"你知道嗎?又有新領導要來了!"不久前,一個同事興致勃勃地告訴我。
"哦。"我漫不經心答了一聲,"不是已經見過面了。"
"當然不是呀!我說的‘又’!"
"哦。"我于是只好又"哦"了一聲,"你知道,我一向out "。
是的,在單位里,我一直是個很out的人。有時候中層變動,連下面單位的人都來打聽了,我還一臉茫然。可能一個領導已經報到一個月了,我還一無所知。就像今天有個同志讓我帶他去看一個新領導,我居然都不知道他辦公室在哪里。
講真,我真的沒空管閑事兒。我從來不在乎外面的風風雨雨,對單位所有的"小道消息"都是絕緣體,哪怕已經“滿城風雨”,我可能還“聞所未聞”。
工作,一直只是我生活中的極小一部分。我自己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忙,完全騰不出地方來管閑事,尤其是看起來跟我并不直接相關的事兒。我可能知道哪里有演出,知道哪里的美食最可口,知道哪里的風景最美麗,甚至知道院子里哪里偷偷長出了一顆新草,但我卻偏偏不知道,就在我每天上班的走廊里,可能某個辦公室里的領導又換了一個。
"你這樣倒也好,清凈。"同事一邊嘆息我的"無知",一邊忍不住也感嘆,"像你這樣的人越來越少了。"哈哈,是的,在這些方面,我一直很"out "。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我的工作內容并沒有改變,只要我按部就班把該做的事情完成,是這個領導還是那個領導,與我有關系嗎?
我還有兩個特點:一是沒事不串門,二是下班后不和本單位同事往來。沒事不串門,不管隔壁辦公室在聊八卦還是吃東西,我自“巋然不動”。一般情況下,不是工作需要,我絕對不去別人辦公室。這樣做的好處是,人家的抱怨,我聽不到。人家的閑事,我也不管。人家如果對我有想法,對不起,我也不知道。我自顧自做好手頭的工作。如果還有時間,刷個圈看一下我關心的資訊。所以,往往是,單位里發生的事我可能一無所知,但杭州乃至世界上發生的那些大事要事,我往往是全單位第一個知道的。第二,下班后不和本單位同事往來。大家都說我朋友很多。沒錯,不管微信怎么刪,還有1000多個好友。但我卻不喜歡下班后還和本單位同事混在一起。有飯局,不去!有活動,不去!白天待在一起的時間難道還不夠,還要讓晚上的時間耗費在無聊的工作或者八卦上?
一個人要關心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比如,下班后吃什么?把自己吃好喝好,讓自己吃的健康營養,對于一個吃貨來說,還有比這更重要的嗎?再比如,閑著時干點什么?寫幾個文字,還是去參加一個俱樂部,還是去看個話劇,追一下熱播的電影,或者聽聽音樂,陶冶一下情操?
如果說在上八小時班這件事上,大家是平等的,那么八小時之外,不正是人與人體現差異的時候了嗎?總有人選擇每天去跑五公里,總有人選擇回家認真做烹飪,總有人會孜孜不倦看完50頁書……可以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我滿腦子規劃自己的事情還來不及,哪還有時間在乎那些看起來與我無關的事情呢?
有人說,我活得很高雅。他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我工作之外,精力還可以這么旺盛。我每天晚上12點多才睡覺,早上七點多起來,中午不午睡,工作之外,還要給自己安排很多喜歡的事情。曾經有一段時間,我一度可以早上西湖區、下城區,下午濱江區、錢江新城,晚上拱墅區……一天之內幾乎橫跨整個杭州城而毫不疲倦。我總是笑笑,如果我做的事情是我自己喜歡的并且想要去做的,我又怎么會感覺到累呢?
我的腦子容量不大,所以我只記住該記住的事情,對那些不該記住的事情,我要么壓根不關心,要么聽過就拉倒。人生是自己的,生命已經這么短暫了,還有大把的時間要貢獻給工作,我還能不緊緊抓住這最后的屬于我的寶貴時光嗎?
不過,雖然說“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我并不是說,因為如此,我們就可以自私自利。我也可以花費兩三個個小時,可能只為把路上摔倒的老人送到醫院;我也可以深更半夜不睡覺,只為安慰一個有過一面之緣的小女孩,讓她不要被生活的煩心事所困擾;我也可以去農民工聚集的地方,拉上三五個好友,給工友們演一出自編自導的小品……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夠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這樣的閑事,力所能及為什么不做呢?
什么是閑事?在我看來,就是那些你并不真正關心也不與你相關的事兒。比如說,是這個領導還是那個領導?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很重要,領導的喜惡可能會關系到個人的發展。但在我看來,這個事情卻不重要。你知道他是誰又怎樣?你知道他的工作經歷又怎樣?你百度過他的照片又怎樣?該來的還是會來。與其有時間鉆研這個,不如好好鉆研我能做點啥,我還能做點啥,怎樣在人才濟濟的競爭環境中,持續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你就算八面玲瓏和珅,那又怎樣呢?乾隆垮了臺,嘉慶照樣沒給他好日子過。可是,你如果驕傲如喬布斯,從蘋果公司負氣出走,照樣開辦新公司,照樣當老板,末了蘋果還是非得厚著臉皮把你請回去當老板!
想明白了這個,講真,你還有時間管閑事嗎?
?8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