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每天回答的問題有1.9億個,百度貼吧每天訪問量超過5.5億次,從中可以總結出很多人的思維行為方式。
《爆發》作者艾伯特·巴拉巴西認為,93%的人類行為都可以通過數據分析予以預測。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當不同的數據流被整合到大型數據庫之后,如把使用手機的時間、地點和使用信用卡或者電子支付系統的數據相匹配,就能夠獲得幾乎全部個人信息行為。《自然》雜志研究顯示,只要有4條移動電話的時間和地點數據,就能有95%的幾率確定通話者的身份。
大數據的科學基礎是信息論,本質就是利用信息消除不確定性。不可置疑的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數據驅動成為新的全球大趨勢。從信息到智能,人類將再次邁出壯闊瑰麗的一步。
競爭逐漸白熱化。互聯網企業不同傳統的工商業企業,從誕生之日起,立身之本就是數據。董明珠和雷軍之爭,按照有關專家分析,雷軍勝面更大一些,因為依據數據分析,持續改進營銷生產策略,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用“擁數自重”形容阿里巴巴、百度、騰訊、新浪、亞馬遜等互聯網企業,一點不為過。
綜合分析,國家競爭戰略正在從對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能源的爭奪轉向對大數據的爭奪,大數據顛覆性地改變經濟形態、國際安全態勢、國家治理和資源配置模式,引發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改革。作為基礎性、戰略性資產的大數據,既用于經濟基礎改造,也用于上層建筑改造。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利用大數據提升戰略能力和國家治理能力,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推進大數據上,已經形成了從發展戰略、法律框架到行動計劃的完整布局,各國數據戰略的焦點從數據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
中美貿易戰的爆發,美國對華為的打擊,與大數據戰略有直接的關系。
各國推動政策扶持。2012年3月,美國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這是繼1993年美國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后,又一次重大科技發展部署。繼美國率先開啟大數據國家戰略先河之后,歐盟、日本及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也繼續跟進。
世界各國都認識到,當前發展必須要抓住智能時代的關鍵技術,所以對大數據產業的扶持成為共識。總體上看,國外政府大數據戰略和政策措施表現為以下明顯特征:
一是頒布戰略規劃進行整體布局。二是注重構建配套政策,包括人才培養、產業扶持、數據開放共享等。三是抓住重點超前投入。在全球經濟低迷、財政普遍吃緊的情況下,許多國家政府仍然有選擇的進行重點和超前的投入。
美國是大數據的領跑者,政府投入2億美元重點資助大數據分析以及大數據在醫療、天氣和國防等領域的應用。歐盟將通過“地平線2020”科研創新計劃撥付5億歐元,大數據價值協會成員機構將出資20億歐元,以提升歐洲大數據的整體實力。四是公共服務需求拉動,促進產業化發展。
對國家治理有巨大影響。大數據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作為具有強大變革能力的大數據,不僅引發技術革命、經濟變革,更引發國家治理的變革。
大數據的來臨,使得政府決策的基礎從少量的樣本數據,轉變為海量的全體數據,從而從而使得樣本等于整體。
大數據時代,無論是公眾還是政府的行為都凡在第三只眼的觀察之下,使得國家治理變得更加透明化。同時能夠大幅度的實施精細化的管理,同時降低管理成本。如果說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那么,對大數據的占有和控制,即數據主權將成為保障國家核心利益的前提和基礎。
如,聯合國于2009年推出全球脈動項目,提出大數據是納米技術和量子計算之后的一個顛覆性變化,用這個技術對Twitter Facebook等互聯網數據和文本信息進行實時分析監測,使用語言解密軟件對互聯網世界進行情緒分析。可以對疾病、動亂、種族沖突提供早期預警。美國政府部門使用的則是綜合危機早期預警系統,用大數據幫助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監測全球穩定情況。
數據強國的標志。2010年中國在整個數字宇宙中比例為10%,2012年為13%,2020年占比將達到21%。
數字大國并不是數字強國。
數據強國的標志不是數據擁有量,而是使數據產生的價值和分析能力。只有打造國家數據發展的創新生態體系,培育世界級的大數據公司,創新開放共享的產業發展環境,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促進數據共享和整合,推動數據價值創造。加快制定相應標準和指南,制定大數據發展戰略。
要出臺法律,為設計企業運營數據、客戶信息、個人隱私和各種行為的詳細記錄數據提供法律保障。進一步完善數字資源市場,界定信息產權,明確信息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等規定,發揮市場在數字資源方面的優化配置作用。采取數字驅動,加快培育大數據產業鏈融合創新。
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提高數據質量,完善數據標準已經成為制約大數據使用的關鍵。中國想要占領國際數據資產制高點,必須發揮優勢,率先發起并領導國際數據標準的制定,如提出國際數據公約和倡導數據主權,規范數據獲取和使用,所有權等重大的問題。
努力實現彎道超車。大數據革命才剛剛開始,這是一場關乎前途未來、涉及格局深刻調整的革命,需要大思路和大舉措。20世紀80年代,出現IBM電腦主機以及90年代出現個人電腦,這兩次IT浪潮,中國都處于被動跟隨狀態。在以云計算為代表的第三次IT浪潮下,中國大數據產業基本上與全球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硅谷和北京零距離。
目前,全世界互聯網企業前10家中國已經占據了4家。在大數據、云計算領域,中國與世界最前沿不分伯仲,DT時代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這個時候,國家政策層面的戰略謀劃最為關鍵。
吳軍在《智能革命》中寫到:“在歷次技術革命中,一個人,一家企業,甚至一個國家,可以選擇的道路只有兩條:要么加入浪潮,成為前2%的人,要么觀望徘徊,被淘汰。”
為了生存,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