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于晝夜,廚房與愛”。
為了孩子,一年四季,我孜孜不倦地做早餐。
美食,不僅僅是好吃而已。
“美食”,即精美可口的食物。
而為孩子做的食物,除了精美可口,還需營養、健康。
早餐的最佳時間
健康的飲食才是健康的基礎。一日三餐,規律飲食,是每一位醫生都倡導的金科玉律。可是,這三餐到底什么時候吃最好?
網上盛傳的史上最科學的吃飯時間表,對一日三餐做了科學的分析——
它告訴我們,吃早餐的最佳時間是──7:00
科學研究,這時你即使還“睡”在床上,可實際上你的體溫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于蘇醒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故此是早餐的最佳時間。
我家有位小學生宸哥,他步行到校僅需5分鐘;
早晨7:40開校門,而他喜歡7:30出門,從從容容地走,去路上偶遇同學;
他不慌不忙吃早餐大概需要15分鐘,而我通常會在7:15左右準備好一切(我們都不喜歡倉促感);
媽媽們,你們做一頓早餐通常需要多久呢?
我通常需要30分鐘以內;
所以,我一般6:30起床,洗漱后開始準備早餐,并燒好開水。
最適合給孩子吃的食材有哪些?
脾主運化,脾胃不好容易沾染濕氣,會導致渾身不適、食欲不振,睡眠質量差等,甚至小病不斷。
而小兒脾胃虛弱,其實是這個年齡孩子的一大生理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胃功能會逐漸完善起來,而在此時,則需要媽媽們多加呵護,在飲食上做一些調整。
1.給孩子吃溫熱、性平的食物
不要吃辛辣刺激冷的食物。尤其在炎炎夏日,切莫讓孩子貪冷過涼。
每日晨起洗漱后,喝一杯溫開水,能稀釋血液粘稠度,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腸胃蠕動,對健康有益。
2.適當多給孩子吃些健脾和胃、促消化的食物
①主食類:
粳米,即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益氣的功效;
小米,味甘、咸、性涼,入腎、脾、胃經,有清熱解渴、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胃安眠等功效;
薏苡仁,脾最怕濕,而恰好薏苡仁有利水除濕的作用,除此之外,薏苡仁還能健脾止瀉、解毒散結。但由于薏苡仁比較偏寒,建議媽媽平時用薏苡仁燉水給孩子喝的時候先炒一下,去除寒性。
②蔬菜類:
山藥、蓮子、南瓜、蓮藕、玉米、南瓜、胡蘿卜等;
③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鯽魚、牛肉、白鲞
④水果類
蘋果、石榴、紅棗、檸檬
……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飲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膩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量多餐。
脾胃是孩子的后天之本。只有孩子的脾胃功能好,吸收能力才會增強,均衡營養吸收,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就好,也就不容易生病。
根據季節變化,合理規劃孩子的早餐食譜配置
一、眼下,秋意正濃。防秋燥正當時,最宜喝粥。
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
——明代·李梃《醫學入門》
粥易消化,利吸收,,對休息了一夜的脾胃也有啟動作用。
記得小時候,家里都是燒土灶。
媽媽天剛亮就起床,淘米、燒火、將米下鍋,煮至六七成熟,用笊籬撈至木桶里(中午蒸這樣的木桶飯當主食),鍋內的米飯并不會撈凈,刻意剩下一些,繼續熬到軟爛后,會得到兩種食材:
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質,我們叫它“米湯”,中醫里叫做“米油”。它有很強的滋補作用,有“窮人的參湯”的美譽,有很好的補中益氣、健脾和胃之效。
下面則是稠度正合適的稀飯。
農村家是要干體力活的,因此早晨只喝米油或是喝粥,是頂不住一上午活動的能量消耗需求的,通常會再搭配雞蛋、饅頭、番薯等一些纖維高的食物。
后院就是菜地,采摘回帶著露水的新鮮蔬菜炒了,搭配清粥食用,也是棒棒的。
那年頭物質匱乏,老母雞下的蛋都得攢著吃,偶爾我對母親說:“我這兩天老覺得沒力氣”,這時她就會掏一顆雞蛋,打散了,將滾燙的米油澆下,蓋上蓋子燜上幾分鐘,再加點白糖,那是童年稀缺的“補品”。
如今,我也給孩子煮粥。以下幾個適合秋季氣候和孩子體質特點的食療粥做法:
1.栗子山藥粥
原料:大米50克,栗子30克,淮山30克。
做法:所有材料同煲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后即可。
功效:益氣補脾、補腎強筋。
2.三珍糯米粥
原料:糯米30克,百合10克,白果10克,去芯蓮子10克,黃糖15克。
做法:所有材料同煲2小時,加黃糖調味即可。
功效:斂肺益氣,理脾健胃。
3.健腦核桃粥
原料:糯米50克,核桃仁30克,冰糖15克。
做法:所有材料同煲2小時,加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腦益智,通潤益氣。
4.沙參玉竹瘦肉粥
原料:粳米50克,瘦肉200克,沙參15克,玉竹20克,紅棗3克,蜜棗1枚,姜2片。
做法:瘦肉先煮去血水,所有材料同煲2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后即可。
功效:養陰清熱,益胃生津。
媽媽們可能要問了,“所有材料同煲2小時”,那得幾點起床呀?
有帶預約功能的電燉鍋呀,睡前將食材處理好,入鍋,預約好時間,清晨醒來,推開廚房門,食物的氣息撲面而來,整個人都清醒了。
對了,調味菜、青菜類要等臨出鍋時再放哦!
二、寒冬凜烈,一碗熱湯面,暖心暖胃
冬天,我愛給孩子做面食類早餐。
面條、包子、饅頭、餛飩……面食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蛋白質,營養價值也很高。
三、春暖花開,養肝護肝
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比較適合吃綠色的野菜用來養生,像一些野菜的涼拌菜,用來搭配白粥,山藥炒木耳也是健脾效果很好的一道菜。
還可以給孩子做一些養生湯,比如鯽魚燉豆腐、豬肝湯等,這就需要媽媽起得再早一些,到早市買回新鮮的食材做給孩子吃,當然也可以選擇周末或是節日放假時,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制作美食。
綠豆湯也是非常適合在春天食用的。
四、夏季暑熱火旺,火旺時最容易傷肺經。
炎熱的氣溫讓人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總覺得吃什么都沒胃口,那是由于我們的消化功能降低,出汗較多,體內的水分、也會隨著汗流失不少,引起水鹽代謝,從而引起食欲減退和消化紊亂。早餐吃“粥”才是最養胃的。
了解食物的屬性,在不同季節選擇最合適的食材,精心烹煮,就是最對孩子最好的早餐
1.食物屬性
食物大至分為5個屬性:寒、涼、溫、熱、平。
盡量少給孩子吃寒涼的食物,多給孩子性溫、性平的食物,可根據孩子不同階段的身體狀況表現,調整膳食結構。
2.平衡膳食寶塔,了解一下,媽媽在安排早餐時,可以參考我們每天應攝入的營養,進行合理配置。
平衡膳食寶塔(英文:balanceDietary pagoda)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 250g-400g;
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層,每天應吃 300g-500g 和 200g-400g;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該吃 125g-225g(魚蝦類 50g-100g , 畜、禽肉50g-75g,蛋類 25g-50g) ;
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居第四層,每天應吃相當于鮮奶 300g 的奶類及奶制品和相當于干豆 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層塔頂是烹調油和食鹽,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g或 30g,食鹽不超過6g。
3.為了讓孩子胃口大開,媽媽們努力練習廚藝吧,不重樣的精致美食,會讓孩子起床氣全消,每天在期待中醒來。
我是@芳草愫愫,歡迎關注我,共同探討科學育兒的方方面面,歡迎互動、歡迎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