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還未亮,風有些涼,按照約定,和朋友們會和,踏上了老君山的路程。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老君山腳下時,已經(jīng)九點多了。暖陽和暢地灑下光輝,秋高氣爽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游人不算多,老君山就像一位靜坐在時光深處的智者,在熱鬧的城市邊緣,獨守著一份寧靜。
老君山,這座位于洛陽市欒川縣的山脈,原名景室山。它背負著厚重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賜名“老君山”,從此它便帶著皇家的貴氣。“天下無雙圣境,世界第一仙山”,這樣的美譽如同皇冠上的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它靜靜矗立在伏牛山脈間,據(jù)說老子晚年歸隱修煉于此,于是被尊稱為“道源”、“祖庭”。還有一點就是,國人可以隨意瀏覽,唯一的一個,這很具有神秘性了呀。
金頂,那是來老君山一定要上去的地方。面對有纜車及電梯,分三段可達的便捷,我?guī)е环N倔強選擇徒步攀登,這或許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zhàn),又或許是想以最虔誠的方式去接近這座仙山(后來的后來,為自己的倔強買單)。
十點,和兩個姐姐一起,開啟了登頂之程。沿著盤山公路慢慢上行。最初的興奮像是跳躍的火苗,在心底歡快地燃燒。然而,體力不佳的我, 很快就被現(xiàn)實打敗,心跳加速,雙腿無力,每一步都像是拖著沉重的鉛塊。但這是自己的選擇,如同簽訂了一份與自己的契約,只能咬牙堅持。
同行者成了這艱難旅程中的伙伴,互相鼓勵,走走停停。偶爾發(fā)現(xiàn)近道時,那簡直是黑暗中的曙光,拽著樹枝,摸著石塊,手腳并用,借力攀爬,能省一步是一步,在這原始的攀爬中感受著與自然的親近。
陽光透過樹梢,灑在葉子上,那些斑駁的光影像是大自然的指紋。風輕云淡,路邊的樹木像是被大自然精心裝扮過的舞者,枝葉在陽光映照下閃爍著五彩斑斕的光,小野菊也不甘示弱,白色、紫色、黃色的花朵肆意綻放,宛若秋的裙擺的點綴。此情此景,忽然理解了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感慨。在這樣的美景下,文人墨客怎能不抒懷呢?怎能不發(fā)發(fā)感慨呢?
一路跌跌撞撞,走走停停,逐漸被同行者拋在了后面。這上山的路啊,仿佛沒有盡頭,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時不時還會遇到從山上下來的徒步者,他們雙腿發(fā)虛,走路都是彎著的。短暫的交流中得知,他們晚上十點開始爬山,中途休息個把小時,早上六點到達金頂看日出,七點開始下山。這讓我驚嘆,徒步登山并非人人可為。他們還善意地建議我,下山一定要坐纜車,我衷心接受了,因為,當下雙腿軟痛,已經(jīng)開始后悔自己徒步的決定。
一點半,累得顫悠悠的我,終于到達了中天門,用了三個半小時。中天門位于老君山山腰,海拔1866米,這里有老子騎牛石雕、大型牌樓和天梯。累個半死的我,毫不猶疑選擇乘坐纜車前往十里畫屏。
從纜車下來,穿過長長的仙境隧道,涼風習(xí)習(xí),想必夏日這里定是避暑佳地。出了隧道,便來到了老君山的十里畫屏。它就是大自然精心繪制的一幅水墨長卷。峰林高聳入云,松柏蒼翠欲滴,層巒疊嶂盡收眼底,不愧是“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
沿著十里畫屏上行,有電梯可達金頂,可我依舊選擇徒步。直到到達馬鬃嶺。站在主峰之上,極目遠眺,無限風光像是一幅宏大的畫卷在眼前展開。分水嶺標石的獨特,讓人感嘆自然的神奇,長江與黃河的水系在此分界,一面是滔滔江水,一面是滾滾黃河。
穿過無為亭,拾階而上,花費一個小時,終于到達了老君山的靈魂所在地——老君廟金頂?shù)烙^群。此刻,夕陽的余暉灑在道觀群上。金殿、亮寶臺、玉皇頂三座金頂在夕陽下金光耀目,明清皇家宮殿式建筑與自然完美融合,構(gòu)成了“天人合一”的絕美畫卷,那云頂天宮般的景象讓人心醉神迷。
夕陽很快,天上將暗,開始返程。坐在下山的纜車上,在空中俯瞰老君山,那兩千多年的歷史沉淀仿佛都在腳下。我不禁遐想,若有一場雪,一定要一襲紅衣,在潔白的世界里,與這云頂天宮老君山,共赴一場人間驚鴻宴。那是一種怎樣的美好呢?
小貼士:
1,體力不佳者,可全程代步,索道兩條加電梯,往返皆可。
2、體力尚可者,可先一級索道到中天門,然后步行至金頂。下山可走到中天門,然后一級索道下山。
3、特種兵級別,可全程步行,來回費時大約7-9小時。
4、沿途均有補給站,不應(yīng)擔心口渴肚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