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婦女嗎?我是,祝我三八婦女節快樂。停止婦女節曲解虛名化,還女性真實權利。
本來打算寫抑郁癥,通勤路上看到不同年齡女性同胞手拿鮮花,突然想到今天是婦女節,回復上條精神病污名化的筆記,跟粉絲朋友聊天時,覺察自己使用的是“女神節快樂”,而非“婦女節快樂”。我為何會刻意避開“婦女”而用其他詞?
—自我覺察:怕稱呼對方婦女會不禮貌,女神顯得尊稱高貴美麗,小一些女性,我會用女生節,顯得可愛年輕。我覺得婦女指三四十歲,嫁做人婦且生活不精致的女性群體。我承認我錯了。
—查證資料:婦女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定義為成年女子通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定義未滿14周歲女性為幼女;滿14周歲(含14周歲)女性為婦女。女者,指未婚女子;婦者,指已婚女子,故婦女泛指女性。
—分析原因:我發現我們總是污名化很多名詞,看著只是一個名詞,但背后是整個被誤解的群體,比如精神病、婦女、單親家庭……
日常生活婦女總帶有一絲微妙的貶低意味。商家和一些社會媒體用女神節女王節女生節營銷宣傳,男性用小仙女、小甜甜、女神,有些女性本身也抵觸不愿被稱婦女。之所以避開,是我像很多人一樣錯誤定義。很多人習慣性認為婦女是結了婚以后的女性,或者三四十歲的女性,甚至在菜市場砍價、馬不停蹄照顧孩子和家庭,無法保持完美狀態的“黃臉婆媽媽桑”。
—感悟思考:我沒說他們這樣稱呼不對,各方都有權稱呼沒有對錯。我只是在探討婦女一詞,被污名化被忽略曲解下的深層原因和影響。
在當代商家各類花式營銷里學會了一些趕時髦的洋氣詞兒,讓大眾以女性可愛年輕、高貴時尚為美,男性審美下的“白幼瘦”,直到現在還是很多人評價女性的標準。我無意引起男女對立,只是覺得女性群體本身要明白,這些稱呼標準,看似提高尊稱捧得很高,實則忽略了本質,無形間套上了枷鎖,讓女性群體自己陷入這種被精心編織出來的完美謊言,也不覺中成為女性群體間歧視鏈條上下游。
作為女性,我不要虛名泡沫,我要實際權利。14歲以上的我是婦女,我不高貴時尚,也不可愛年輕,不是女神不是女王不完美,我就是我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婦女。
但我依然有權利對自己說節日快樂,不需要其他人冠以各類稱號,作為中國公民,我為擁有女性身份而自知,為擁有女性權益而自豪,我是婦女我驕傲~
其他人我管不著,僅代表自己發聲。致敬每一位獨立女性成為自己,致敬認真生活的婦女同胞們~girl help girl~節日快樂,未來無限~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身份職業愛好,想成為何種自己“,我是婦女,28歲,不婚主義的自由職業者,我要嘗試更多,見天地眾人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