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思考:
本單元人文主題是“一花一鳥總關情”,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p>
開學第一課,先帶領孩子們梳理下整單元的課文安排,明白我們本單元需要通過學習四篇課文作者是如何借助某一種具體的事物來傳達自己要表達的一種特殊情感,進而再運用到單元寫作中去,寫一種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白鷺》一文,作者是郭沫若。郭沫若是民國著名詩人,這也就能解釋我一讀到第一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中為什么作者把“白鷺”比作“詩”的的疑問了。我想,他們之間一定藏著某種聯系。
課文圍繞“白鷺”寫了“外形”和“習性”兩個方面的內容。這是學生可以自己讀到的,是學情,而如何引導孩子去了解作者如何寫好這兩個方面的內容和作者如何借助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來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是教師要教的內容,是課堂的重難點。
所以,抓住這兩個重難點,其實,也就契合了課后第一二道習題,以此來作為重點板塊設計教學。
教學流程:
一、初識白鷺
1、檢查課文朗讀和字詞
二、抓關鍵詞品“精巧”和“韻味”
1、課文寫了白鷺哪幾方面的內容?(外形【精巧】+習性【韻味】)
2、說說作者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白鷺。
有的孩子找“精巧”,有的孩子找“適宜”。
找“適宜”的占大多數,展開討論。
結論:“適宜”說的是色素和身段搭配得剛剛好。而精巧是白鷺給作者的感受,因為一切都剛剛好,所以才顯得精巧。所以“精巧”更合適。這是作者用詞之間的邏輯嚴密性,也是要引導孩子們去關注的一個語言形式上的點,五年級了,謀篇布局的能力訓練很重要。
3、快速默讀2-5自然段。說說“作者是如何通過寫白鷺的適宜來體現它的精巧的?!保▏@“色素”和“身段”)
4、限時訓練:用橫線畫出寫色素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寫身段的詞句。
5、交流:
(1)色素:
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
這里涉及到一個難點詞。“忽”,問了一下,大部分孩子不知道什么意思。有幾個孩子通過預習知道“忽”是古代計量單位,除此之外還有“絲”、“分”、“尺”、“寸”、“丈”等。理解了“忽”的意思,又通過對比釋義“素”和“黛”的意思,知道“素”代表淡雅,“黛”代表濃艷。孩子們也就能夠理解這整句話的意思了。正是差那么一點點都不行,才顯出它色素搭配的適宜。
這句話說的是外形中“雪白的蓑毛”,除此之外,作者還圍繞著“色素”寫了幾方面的內容。
(學生很快找到“鐵色的長喙”和“青色的腳”,這里又科普了一下“長喙”和“短喙”的知識)
(2)身段
有了“色素”方向的指導,孩子們很快就能理解描寫“身段”的對比手法:“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
在這樣的不斷解讀中,也就能理解作者為何說“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是那么適宜。”
3、以上是作者描寫白鷺的外形,那么白鷺的習性呢,繼續默讀6-8自然段,說說白鷺平時都在做什么?
孩子們限時默讀,起來交流分享,但回答不夠凝練,于是給出“時間+活動”或者“地點+活動”的小標題概括法讓他們再進行概括,一下子就有了方向。這個能力在四年級的《鄉下人家》訓練過,在這里就是再一次地復習。
得出“水田釣魚”、“清晨獨立”、“黃昏低飛”三件事,順勢解決了課后習題二的問題。
三、總結全文,感受情感
借助板書按照“總-分-總”的結構梳理本課所學,感悟作者喜愛白鷺的情感,也因為喜歡,所以細致觀察,所以觀察到別人忽略的美,正是這些被忽略的美,才使得文章與眾不同,這也是孩子要學習的大家的寫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