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學理財已經兩年有余,看似學了不少,自己在實踐中也有模有樣運用了一些。但是今天一件事像巴掌一樣打到我臉上。拋給了我一個問題:你是否很清楚自己的消費?
事情是這樣的。
下午在辦公室聽到同事講,說新的移動套餐50元包含6G流量和250分鐘通話時長,原來沒怎么留意聽,但是同事后面那句話引起我的好奇:這種業務只限新辦卡,老卡不能轉這樣的套餐。于是我帶著好奇心跑去問他具體情況,接著另外一個同事馬上登錄她的移動APP,確認了這個消息的真實性。
于是乎,晚上我就認真的對比了我目前的手機套餐和這個新套餐,說真的,有什么好對比的,很明顯沒有可比性呀。詳情見下圖:
中國移動,你這樣很好嗎?
當然,這還不是重點,畢竟現在微信橫行,各大運營商也要想各種招式以來刺激自己的業務,所以我要么認命,要么辦張新卡。畢竟目前大部分時間在沒有WIFI的辦公室,用著現有套餐我將很快過上舍不得用4G流量,到了月底就開始研究哪個流量包更劃算這樣耗時耗力的事情,為了省心果斷再辦張新卡看起來是最好的選擇。
我要講的重點是,我晚上下載APP,找新套餐時怎么都找不到,后來和同事溝通結果是我下載錯了APP,正確姿勢是要下載河南移動,而不是中國移動,當然這還不是重點。
就在我東摸西找不知道新套餐到底在哪里的時候,我無意中進入“我的財單”,這一進不打緊,在“套餐及固定費”里我莫名其妙的看到一個“30元手機上網流量包套餐費”,而且還是2016年的7月定制的,我可以肯定的是去年7月份我是不缺流量的,因為經常在現場,有WIFI可以用。我開始搜腸刮肚想什么時候定的,可是在大腦的記憶里,不曾有這樣的片斷,想想自己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去年也不少奇奇怪怪的號碼還號稱中國移動客服的人打來的電話,大概在某次我神質不太清楚的情況下答應了別人所謂的免費一個月或者試用什么的業務,稀里糊涂的被每月扣費還不自知。
這一重大發現讓我對自己開始有了質疑,一邊天天喊窮一邊對自己的錢這么不在意,白白扣了10個月,這也是300大洋呀,每月的30能做很多的事的,兩斤豬肉有了吧?6斤丑桔有了吧?我干什么不好,憑空買了一堆用不上的流量。
這由此引申出一個問題,就是每個月到底有多少錢被自己這樣無視的流走了,花掉了還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或者如這件事一樣自己壓根不知道。
我第一個反省的就是我每月記的帳,有用嗎?就是天天記流水,然后呢,月底分析過沒有?就是分析也是要明確的分析,哪些錢是必須花的,哪些錢沒有這么必要但是花多了。這些問題我沒怎么考慮過,若不是自己強制存錢,所有的錢就讓自己不經意的給流走了。
所以,今天根據我自己的失敗教訓分享幾點理財干貨給理財小白的你:
1、對自己帳務不太清楚像我這樣的人,慎用信用卡。
原因:我自己之前把信用卡綁在某寶上,下場就是去年一年每個月發完工資,除了自己強制要用的錢之外,剩下的錢竟然不夠還信用卡,緊張了一年,更慘的是有段時間沒加班,那日子過得那叫個緊巴,而且還惡性循環,一直透支,直到過年有年終獎了才算持平。于是,大年三十晚上我果斷解綁信用卡,這幾個月果然輕松多了,僅僅偶爾去超市刷下卡,每個月還300-的信用卡,瞬間很輕松。
2、每個月定額存儲或買基金定投,比例在收入的10%~30%。
這個是理財的老生常談,你可能覺得沒多少,但是先存上一年再看看自己的帳戶余額;
3、對自己每月的各種套餐要清楚費用明細。
比如手機套餐,不要犯我這樣的迷糊,想想這300塊錢被我白白的扔了,此刻我的心還是疼的。所以希望看文的你如果不清楚自己手機的套餐明細,現在就去查一下吧,很方便的,手機APP或直接關注微信公眾號。
好啦,以上這三點是我經過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當然理財不止這些,以后有機會繼續分享),如果正在看文的你是個標準的理財小白,盡管拿去用,一定會對你用幫助的。
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駕馭金錢的能力,縱使給你一座金山,你也會很快敗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