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 浩
一直以來,狼這種動物在人們的印象中是陰險、狡詐、危險的代名詞,一句“狼來了”曾讓多少人聞之魂飛魄散。讀完姜戎先生的《狼圖騰》一書對于草原狼及草原狼于自然、于天道的認識有了深刻的感知,對于自然對于狼的文化有了新的感悟與敬畏。
該書以一個六七十年代的下鄉(xiāng)知青陳陣在內蒙古額倫草原的生活為故事,描述了草原原生態(tài)生活的各種場景。對游牧民族與草原狼之間的多重關系有較多的闡述。全書圍繞著“狼與自然”、“狼與人”、“狼與天”書寫了狼在各個環(huán)境中的形象,用擬人的手法把狼的隱忍、執(zhí)著、勇敢、智慧、合作、服從刻畫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
書中蒙古人對草原狼的崇拜、敬畏是一種精神圖騰,草原人死后把身體交給草原狼天葬是一種靈魂完美的歸屬。蒙古草原狼一般不會襲擊人類飼養(yǎng)的牛羊,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對人類及人類飼養(yǎng)的家畜發(fā)起攻擊。更多的時候狼以野生的黃羊、兔、鼠、瀨為食,而這些食草動物如果沒有草原狼這個天敵就會泛濫,會對草場造成巨大的破壞,在原生態(tài)的草原關系中這是災難性的后果。而狼可以利用自身種群的智慧巧妙地調劑了草原脆弱的生態(tài)。
千百年來游牧民族重視跟狼的相處,敬畏狼、寬容狼,學習狼,也就有了馬背民族馳馬奔騰遠征歐洲的傳奇。狼的每一次圍獵都堪比一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狼群利用地形、氣候、時節(jié)圍剿黃羊、伏擊馬群,無處不體現(xiàn)了其高度的團隊合作、精細分工、勇往直前的戰(zhàn)斗精神。而狼又是高貴而傲氣的,文中主人公陳陣曾試圖喂養(yǎng)一只狼崽,卻被狼自身的孤傲天性折服。文中的蒙古族老人畢利格對他說:“狼是有尊嚴的,自己捕食就是它們的尊嚴。它們寧可冒著生命危險去捕獵,也不會被人喂養(yǎng),你養(yǎng)狼,就是剝奪了狼的尊嚴。”
后來作者回到了北京,多年后再回到草原。草原因為遷入大量的外來人口,過度放牧而沙化嚴重,面目全非,草原狼也因為人類現(xiàn)代生活的過度干涉而銷聲匿跡,令人痛心不已。我們常常覺得在大自然面前可以“人定勝天”,也許短時間內人類征服了大自然,但終有一天我們是要還的。所幸現(xiàn)在政府已經(jīng)重視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在付出慘痛代價后又開始努力治理,恢復草原原來的樣子。讓我們也像書中原牧民一樣,抬頭仰望“長生天”,學會尊重大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