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回家一趟,發現周遭人變得比任何時候更加焦躁和不安,不得不感嘆時代洪流的蠻荒之力如此強大。以往認為它只是在城市中興風作浪,如今觸角已伸向廣袤鄉村,深深扎根。
于是,各色人物粉墨登場,被情緒強烈裹挾著,夾縫中求生存。
特別懷念以前,在電臺中聽到主播說一句“你是為了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生活”淚流滿面。覺得自己活得好慘,好不如意,為什么其他年輕人可以過得恣意瀟灑,成長帶風。
如今,已然沒有臆想和傷懷空間和時間。在時代速度和更迭裹挾里唯有拼命干,才能生存。對,是生存,不是生活。
02
遇到同歲發小顯仔,瘦瘦高高黑黑的他儼然是一副老大人模樣。搬個板凳圍坐在旁屋火爐邊閑聊。以往這樣場景話家常理短最為有趣,畢竟許多沒回家,少了鄰里間互動,能夠從同齡人嘴中知道家里現狀絕對是一件超爽享受。事實上不是,顯仔開口第一句話“我很迷茫,一年過去沒賺到什么錢”。接下來圍繞著車子、房子、票子、生活、現實閑聊了許久。
我很詫異,不是因為顯仔更加現實談話內容,而是他話語中不斷唉聲嘆氣地惶恐與不安。比現實更可怕,更無奈。
社會每天都在急速地變化,顯仔不知道自己在這一輪輪巨變中該扮演什么角色?找不到定位,尋不清價值。就像一支扁舟飄蕩在茫茫地大海中,沒有船槳,在滿是霧氣看不清前路地海面上自求多福隨風前進。
03
在家時間待得并不長,在去高鐵站路上,司機李師傅也一直沒閑著說道說道家里閑話。年度關鍵詞依然是“無奈”。李師傅今年63歲,大女兒前幾年已嫁人,兒子在無錫打工,兒媳今年八月剛生產在家帶娃。一路上說得最多還是“世道艱難、人生實苦”之類話題。
兒子一個人在外地工作,一年到頭不回家,屬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從不往家里寄錢。加上剛出生嗷嗷待哺的小孫子總共有4口人需要養活。
李師傅體諒兒子,外面賺錢不容易,花錢地方也多。出租車營生也算是一門不錯生意,只是年紀大了,連開五六個小時著實有點吃不消。但一想到家里四口人生活,李師傅還是決定一天十二個小時得干。
說得激動處,李師傅口吐唾沫星子提高音量對著我說“要干到死為止”。
后走一路無話,假裝小咪一會。其實是不知道該怎么接,附和著不舒服,不迎合又覺得對不起這么拼命的李師傅。家里窮過,特別能理解李師傅為家搏命的沖動。
我認識他兒子,不屬于愛玩亂花錢類型。絕對是也是很努力工作賺錢養家,只是無論怎么使勁,總是看不到未來的處境吧,我猜。
04
該怎么辦,能怎么辦?這是回來后想最多問題。
目前窘境大部分還是因為沒錢造成。顯仔沒錢,李師傅沒錢,確切說是缺少持續賺取較高收入手段。生出惶恐、不安和迷茫。
貧窮原因是什么?貧窮,很多時候是這么一個過程:它誕生于家庭,受環境的滋養成長,又反作用于意識,進一步把這種貧窮遺傳下去。
如今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沒有資源、沒有人脈、沒有一技之長現狀下。如果安于現狀,情況只會更糟,唯有搏一搏,才有一點機會變得更好。
那問題來了,如何才能突破,過上自己想要生活?
后來和顯仔掏心窩深聊,達成共識。盤點自身資源,目前唯一正資源是我們還年輕。如果和命運打賭,籌碼是年輕敢拼的狀態、硬朗的身體。
顯仔說愿意拿出10年身體健康以及超越同時代主題的拼命狀態賭這一把。
聽者心酸?別傻了。這是目前最明智選擇和最劃算交易。想得到更多不付出更多,你憑什么?
條條大路通羅馬,你不付出感動到自己流淚地努力怎么和本就生在羅馬的人同臺競爭。我們拼勁全力,有時候還不是為了獲得比別人更好,甚至是為了獲得一張站在一起的入場券而已。
命運無情真相就是如此殘酷。放在日常,顯仔怎能不加班熬夜、工作、看書、精進業務,他也困,可他知道自己不能放縱,必須嚴格自律。他沒有周末,需要看書和線下學習。
當然我們也聊到了適當注意身體和勞逸結合的話題。但我心里明白,在顯仔“窮”字當頭的現狀下,其他都是浮云。還是別勸了,拼命努力的他,看起來最帥。我知道,這樣的他,最起碼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