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總是沒有自己的時間,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當我們看到很多的微課、很多的活動的時候,總想著報名參加,想學點東西,但是每一次學完之后,在回家的路上已經忘記了一半,到家之后已經拋到九霄云外,最后總是不了了之,心灰意冷。
聽了楊雪老師的分享之后,我才知道,是因為沒有把“自己的幸福”作為首要目標,而是把“多做一點事情”錯誤地放在了首位。比如做手帳,能見出下來的都會手帳大人,其實很多人原本是可以的。
2016年9月4日下午,視覺化表達女神楊雪老師,再一次來BM為大家分享生活中的設計和美感的養成,教如何用手帳記錄生活,讓設計為生活添彩。小雪老師用三招教會我們克服頁面混亂,制造焦點;克服制作手帳恐懼;最關鍵的是做手帳的意義,幸福的儀式感。
第一招:字戀狂
一提到筆記,我們總會看到密密麻麻的一頁又一頁。想這樣的筆記,幾乎都成了一次性消費,記完之后,很難再去翻看,沉積在一個地方之后,垃圾桶變成了他們的歸宿。
上面的筆記,內容再好,我相信你也不想看,一眼看上去沒有重點,一個字——亂,沒有焦點,這就是很多筆記或者設計最大的癥結。
“字”戀狂就是教我們如何提煉關鍵字,突出最想表達的部分,突出動詞,把它變大,制造焦點。(下圖是學習前學員的介紹,下圖是學完第一招后的樣子),修改前后的對比,下面的明顯吸引眼球。
學完之后,Change老師也開始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日常教學的記錄和整理。
這樣的記錄的時候,又一次進行樹立,讓我更加清晰教學的重點和思路。
第二招:不會畫,可以撕
很多人一聽到手帳,第一反映就是我不會畫畫,能做手帳嗎?我總是告訴他們說,當然可以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信,我想看了我的這篇文章你就相信了(一個畫畫白癡的手帳練成記,做到這四點,你也可以從0到1)。
其實面對這樣讓我們恐懼的問題,我們可以用“結構拖延法“來解決,其實就是把問題分解,做不到難得,先從自己容易接受的容易的開始,比如不會畫,可以撕。小雪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種撕雜志的方式開始手帳。也可以參考我的一篇文章乘飛機如何優雅的打發時間,這也是一一直受小雪老師的啟發,從撕開始。
如果你實在想畫,那就從模仿開始。
為了給手帳添彩,如果有些插畫、圖案會更好一點,我是天生對畫畫恐懼的人,為了做好手帳,就強迫自己用圖去表達,從臨摹開始。小雪老師介紹了一本書《重來》,里面有很多的插圖,可以模仿練習,量變總會達到質變的。
堅持下去,會有一天,你發現,原來這個我也可以,小雪老師說,要有一個看得見的夢想,其實自己的記錄就是讓自己的經歷看得見,回首看的時候故事清晰可見。
這個部分,每個組的學員都用撕和畫做出了自己小組最有意思的海報。
第三招:儀式感—熏陶
小雪老師講了《上海的金枝玉葉》郭婉瑩的故事,她總是為每一個預約好去拜訪她的客人化妝,而我們這一代人,只是為重要的場合與自己以為重要的人而化妝,而這個重要的人,常常是男人,我們更多的是取悅,而她則是禮貌。她雷打不動的每天喝著下午茶,她的人生也從此成了審美的人生。
手帳是我們的私人領地,既然我們的目標是幸福,那么在工作時間之外記得為自己留下一點私人充電時間,并且讓這種充電以看得見的方式保留下來,這會讓你的愛好更容易堅持!聽別人對話、聽課的時候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把這一刻同步記錄到手賬里,讓快樂與智慧看得見,讓藝術活在當下。
手帳連接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在紙上的慢慢培養起來的設計習慣,對美的理解,會不由自主的用在生活中,當然生活中的儀式感和好習慣也促進著手帳的品味。
這是我認為的小雪老師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她把設計和美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手帳,她更是一個優雅的美美女生,好喜歡這樣 的狀態。
不管我們再忙,只要用心,其實生活也可以像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