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
? ? 葉楚易/文
(此文已刋發(fā)在由重慶市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的《重慶文藝》2017年第3期作品欄)
在寫作訓練班,老師特別強調細節(jié)的描寫。布置的作業(yè)是用一張白紙剪一個3厘米的正方形窗口,然后把它隨意覆蓋在任何物品上,比如書桌上的任何部位,或者書本的封面甚至是計算機鍵盤等等。然后再仔細地去觀察在這個窗口所能看到的一切,然后通過一些想象,探討一些為什么和可能性的結果,也可以適當?shù)倪M行推理和滲入一些自已的感悟??陀^地把這些詳細地描述出來,包括構成,多少,先后,大小,主次,明暗,顯隱等等,進行細節(jié)的描寫訓練。我覺得這個實驗非常有趣。于是,便按要求制作了一個所謂的“一寸窗戶”,隨手覆蓋在畫冊里的一幅水墨山水畫上,眼前呈現(xiàn)出的便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用心作了細微的觀察,在這一寸見方的狹小空間里,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那三二間簡陋的小木屋,錯落有致構成的一個山野居家小院。從遠處延伸到小院的山腳陡坡草木叢生,苔痕濃淡相間疏密得宜,自然成妝如美人戴花。畫面中雖然看不見小院后面的景色,但從小院門前出現(xiàn)的山腳坡石可見,小院后面或者就是連綿起伏的大山了。雖看不到云煙彌漫,但隱隱約約中一股清風仙氣正飄散其間,沁人脾肺,讓人心曠神怡。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主人端坐于正屋中央,旁邊的書案上,立有高臺明燭,剛點燃的火苗如豆子般大小,在夜色中跳動,在晚風中搖曳。在那微弱昏黃的燭光下,一卷竹書橫斜于書案之上,主人應是剛閱讀完書卷,正靜心打坐于思考之中。記得有一個明代思想家說過:“學問在靜坐中自然得之。”主人定是個讀書有學問的人,深得其中奧妙。或者是個為官者,只是礙于某些原因或已厭倦了官場才隱退至此山野之間。此刻,他也許是在掩卷沉思,與古神交;也許正在靜聽夜風山語,享受寂靜,置身自然。
觀其屋舍結構乃明朝木式民居,原木框架上鋪墊灰瓦,是當時一般普通常見的民間建筑,小院綠樹成蔭,枝葉繁茂,草木飄香。門前樹林間一條小溪環(huán)繞而過,樹影婆娑,掩映水中。清澈的溪水晶瑩剔透,石頭水草清晰可見。連接小溪兩邊的是一塊青石板橋,雄橫斜架其間,搭建起一條通道,與外界有著連接,構成了一幅非常有意境的青山幽居圖,也是一幅特別具有韻味的水墨山水畫。
方寸雖小,乾坤卻大。在這個小小的一寸空間里,我所看到的儼然就是一個大千世界。
魯迅先生在談寫作時也曾強調說:“如果要創(chuàng)作,必須要學會觀察,還要多看別人的作品,人世間就是一部活書,應當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閱讀?!笔前。∩罹褪菍懽鞯脑慈?,實踐就是作文的土壤。我通過對“一寸窗口”的觀察描述,也深刻體會到多觀察社會,多觀察生活的重要性。以前我們閱讀到的任何一部作品,肯定也都是作家對社會對生活觀察認識的結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至此!我能深刻地領悟到老師的良苦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