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陽三水
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教師和家長要尋找出問題的根源。
殊不知,在尋找這個根源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發展,看不到學生成長方向的解決辦法,往往是不可取的。
在書中,張老師列舉了幾種類型的學生。
第一個案例:哇啦哇啦的女孩
這類女孩各方面都很優秀,就是說話有些直接,有些嚴厲,讓人不能接受。
對于這樣的學生,張老師是怎么樣對待的呢?
張老師說,這樣的學生是心理行為問題,不是道德品行問題,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完善,才可以讓他們變化到理想的方向上去。
這五種方法是什么呢?
美文共情,感悟積極;積極心理暗示引導;自己人效應接納法;情景還原法;心理鬧鈴自我提醒法。
第二個案例:“灰色”的女孩
這類女孩是那種心里邊淤積著一些打不開的情結,所以對人對事都冷冰冰,看不到生活的多彩。
這樣的學生,張老師分為五個步驟來進行——
等待教育的契機;了解學生心中的世界;用心理學知識打開心靈的密碼;用生活中的愛與關懷撒播陽光的種子;記錄生活中的正能量,遇到最好的自己。
第三個案例:盜刷飯卡事件
學生的飯卡被人盜刷了,對于寄宿學校,這樣的事情是經常會發生。
事情發生了,張老師是怎么樣處理的呢?
首先了解事情的經過:一個學生去上信息課,飯卡在教室里,下課回來飯卡上少了45元錢。
其次要耐心聽聽學生的想法:學生認為,沒有經過別人的允許拿東西就是偷,這是人品問題。
再次就是順勢引導:老師讓學生為刷卡的人保密,說是別人因為一時著急吃飯,忘了帶飯卡,所以才來刷的,是一種借用,而不是盜刷,同時要保證把刷掉的費用找回來。
接著就是在班級里“亮劍”:為作案的學生減輕心理負擔,給這樣的學生主動認錯的機會。強調了如果不承認錯誤,就要借助班級的監控,給人生留下偷盜的污點。最后還要寄于厚望,相信不管誰這么做,一定事出有因,等待著刷卡的學生主動去找老師解釋這件事情。
最后就是等待花開:有學生最后來解釋了,說是上體育課的時候,把衣服脫掉,飯卡放在衣服里沒有發現。吃完飯去買牛奶,回到班級才發現錯誤了。
第四個案例:屢教不改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也是問題學生,我們該怎么樣去對待呢?
張老師說需要更多的耐心來等待,因為我們的愛心和耐心,包容和理解,還有等待,就是學生心靈中的陽光。
張老師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屢教是一種堅持,是一種變通的藝術,是漸進的形式,具有相對穩定性,需要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化。
那么為什么會屢教不改呢?
屢教不改的學生有共性問題,自身的原因——習慣不好,自制力差;家庭原因——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學校原因——老師不舍得把時間浪費在這類學生身上。
這樣的學生該怎么樣教呢?
張老師說首先要平復情緒,只有情緒平復下來,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其次要了解原因,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同時還需要同伴的協助,要讓同伴對這類學生發揮正面的影響;再次就是老師不要放棄溫暖的付出,屢教不改的學生沒有變好,至少也不讓他變得更壞;最后老師要耐心的等待:教育是一種等待的藝術,靜待花開,做到了應該做的,這樣的學生就會慢慢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