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想過要孩子。四十一年前,對兩個年輕人來說,這可是個不同尋常的舉動。每個人結婚都是為了生小孩。生孩子是順理成章的。雖然很難想象,但是那時的女性擁有的選擇要少的多。坦白的說,我媽媽甚至給我爸熨燙內褲,包括我們所有的床單和他的手帕。似乎這些是她份內的義務。正如作為她的女兒,生兩個孩子似乎是我應盡的義務一般。
當我爸送我去上大學時,我站在他旁邊,聽到他對他的朋友們說他送我來上大學,好讓我獲得我的“太太”學位。嫁給一個博士,一個牙醫,一位律師,或者一個會計,生兩個孩子,教會的會員身份,獲得一份教職以便能夠在暑假時陪伴孩子。我的世界似乎應該就是那個樣子的。人們對我的預期便是如此。
我完成了大學,搬到了離家3000英里之外的西海岸,從未回頭。我與一個志同道合的男人相愛,沒想到在當時的1970年代,他便認可我這個大膽的念頭——去追求事業,結婚而不要孩子。
毫不夸張的說,我媽為此唉聲嘆氣,愁容滿面。
每天她都要打來長途電話,要知道那時候的話費可是按照每分鐘來收費的呀。
“所以,就這樣了?”
“媽媽,我不會生孩子的。”
“你會改變主意的。”
“不,我不會的,媽。”
謝天謝地的是,十年后我弟弟終于有了兩個孩子,壓力終于消失了。
沒有孩子是怎么樣的呢?在我三十多歲的時候,我做了輸卵管結扎手術。自由。在我四十多歲時,我忙于事業,出差,他忙于事業,出差,差不多十年時間都是如此。
在我五十多歲時,我們朋友們的孩子開始長大成人了。婚禮,成人禮,畢業。我為他們感到高興。從他們出生起,我便看著這些孩子長大,有時我在想我們是否做了錯誤的決定。但當我想到生養孩子的艱辛過程,尿布,足球隊,牙套,亂發脾氣等等,我知道這一切并不適合我。我知道我做了正確的選擇。我并不“生來”便是母親的。我使一個孩子免于降臨到一個不愿意做母親的人身邊。
我仍然害怕遇到某些陌生人問到“你有孩子嗎?”。我想我可以從他們身上讀到一種惋惜或者防備的意味。
她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可憐人,沒孩子。
是男孩還是女孩?
我總是立馬補上一句“我們從未想過要孩子”,有時這讓情況變的更加糟糕。
自私,不負責任。
我不知道我該負的責任是什么,似乎我獲得了“太太”學位,但是很顯然我沒有使用它。至少在他們看來。要知道十多年前,“他們”都是有孩子的人。
現在我面對的問題是:“你有(外)孫子(外)孫女嗎?” “沒有”。
然后必然又到了“哦,您孩子還沒結婚?”或者是“您孩子結婚了,但是還沒生孩子呢?”
“不是的,我們沒有孩子。”
在我六十多歲時,他們的反應變的更加糟糕,因為現在他們不再是說“哎呀,她太自私了竟然不生孩子”或者“哎呀,那時要是有試管嬰兒就好了”,現在變成了“真可憐,等她老了,誰來照看她啊?”
六個月前,一個朋友問我是否后悔沒有生孩子,我心里埋藏已久的炸彈一下子就炸開了,我說道“是的,是的,這是我人生最大的錯誤!” 就這樣。這個秘密仿佛被人從我的腸子里拽出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我們本可以成為很棒的父母。我們不會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把一切搞砸。或許他們只需要看5年的心理醫生,而不是10年。我們永遠都將無從知曉。
但是,當我將這段話從我生命深處袒露出來后,我清楚的懂得了,實際上我并不是那種人,我的人生也因為做出的這個決定變得更好了。
我們總是會養兩三只狗,并為此傾注了無盡的愛和關心。它們甚至被寵壞了。幸好是狗,而不是孩子。我們去了許多有趣的地方,甚至有時和帶孩子的朋友一起。我并不是認為這些東西是水火不容的。
我知道我們錯過了很多。我只是并沒有準備好去承擔所有那些伴隨著甜蜜帶來的負擔和煩惱。煩惱,舉例來說,我對那些餐館里尖聲驚叫的孩子沒耐心。
“哦,如果是你的孩子,你就不會在意了”。
哦,我知道我會受不了,即使今天這些吵鬧聲還是讓我煩心,我就是沒那個耐心。哦,還有踢桌子捶椅子什么的,我無法成為那種可以很好的處理這一切的母親。
其他人的孩子。可以租但是不想買。我擁有兩種人生最好的部分,我有長期醫療保險,退休金,還有和可愛的侄女的約定——你保證在我不能自理時送我去一個照顧我,不會讓我脫一層皮的好地方,你就可以拿到信托。誰都不吃虧。我們愛她,她也愛我們。我們信任她。
這就是我的故事,已婚卻從未有過孩子。
原問題為:What it is like to be an adult and not have kids?
來源:https://www.quora.com/What-is-it-like-to-be-an-adult-and-not-have-kids
翻譯:七日狐貍
由原作者授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