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微信被這個謠言刷屏了:
感謝小象老師幫助轉發。這個謠言我看了兩遍,我覺得編寫這個謠言的人,寫謠言的時候是沒過腦子。從頭到尾沒有一句經得起推敲,在此我要先吐槽一番:
原文+強勢吐槽:
XX省XX市第一醫院(槽點1:經查XX省XX市根本沒有第一醫院,更為搞笑的是,不同群里發的這個謠言,居然是發生在不同地方的):昨天凌晨二點二十三分(槽點2:按照描述,下面的三個人都在這個時間點死的。真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同分死呀),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槽點3:sk5,我怎么好像想起某化妝品品牌了),最大的32歲,最小的5歲(槽點4:前面寫三名男女生,居然還有32歲和5歲的,你是把博士后和幼兒園小盆友都算在男女生里了么?),參與搶救的醫生已被隔離,中央1臺電視新聞己播岀(槽點5:這兩句真心能唬到不少人),暫時別吃魚,涼皮,冷面類,酸菜,特別是草魚,酸菜魚,水煮魚(槽點6:邏輯最混亂的一段,魚、涼皮、酸菜有毛線的關系,你把他們兇殘地放在可以一起。草魚、酸菜魚、水煮魚,是哪個老師教你這三個詞可以并列的?你家池塘里養了酸菜魚嗎?),目前大連有3167個已感染(槽點7:這么多人感染了,我還不知道,你當我整天刷朋友圈都是白刷的嗎?何況我就在大連,我難道不比你清楚?你是不是喜歡唱這首歌呀: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我在大連沒有家)。收到馬上發給你關心的人,最好是群發。(槽點8:群發關心的人?群里如果有我不關心的人,怎么辦?是不是要選中的人可見?)為了您的健康,請轉發。暴雨水污染嚴重,少買魚吃。(槽點9:我們這都半個月沒見過一滴雨了,請問是你那里局部地區有暴雨嗎?)
看過我的吐槽,你是不是也會有同感?其實相信很多人看到這一條謠言,會感覺很熟悉,似曾相識,沒錯,來看看這條舊謠言:
簡直是如出一轍,這條舊謠言當時出來的時候,也是風靡大江南北。不過有很多明眼人一看到SB250,就感覺到不對勁,這不是罵人的么。是的,據說這條舊謠言,是當時一個人故意編出來,諷刺盲目轉發的人的。但不論怎樣,在當時都引起了很多不明真相群眾的恐慌和轉發。這次只是換了一個新的病毒名字,沒想到,新一輪的恐慌又卷土重來。
也就是這條sk5的謠言出來傳播沒幾天,又有很多人開始轉發辟謠的文章了。
我相信,大部分辟謠的人,會帶著一種恍然大悟或者數我最機智的心理,再次像傳播謠言一樣,把辟謠的消息傳播開。在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處在這種造謠和辟謠的輪回中——謠言不斷翻新,辟謠不斷跟進。長遠看起來,更像是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最終得到的都是一堆無用的垃圾信息,占據著我們本可享受美好生活的時間。
其實類似的,作為過去十五年最大的都市謠言,下面這個故事也是深入人心,你也肯定聽過:
一名游客在新奧爾良的酒吧里突然昏迷,醒來后發現自己躺在旅館客房的浴缸里,周身被冰塊覆蓋。浴缸旁邊的墻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不要亂動,打911(美國報警電話號碼),否則你會死!"旁邊的桌子上放著一部電話。受害者撥打了電話,并向接線員說明自己目前的情況。接線員建議受害者檢查自己的背部,是不是有一根管子,并且告之其可能是遭遇了盜腎集團,他的腎臟已被盜走。
沒錯吧,很熟悉。
很多人都有疑問,這些謠言最初是誰又是為什么編造出來的?造謠者是抓住了我們的哪些心理,又是怎么樣把謠言造的這么具有迷惑性?謠言像病毒一樣陰魂不散,我們該怎么去預防呢?
謠言制造者們通常制作謠言的時候,會有如下這些動機:
博眼球博點擊
為了誤導大眾,不正當競爭
很多謠言會制作成鏈接,指向釣魚網站
閑來無事,故意為之
正因為這些動機,再加上一些套路,謠言就被炮制出來了。來看看,謠言里有哪些你知道和不知道的套路(共性)吧:
1、謠言通常就是講一個故事
人是愛聽故事的,謠言通常依靠的這個故事,能讓人聽得懂、記得住、而且能轉述。特別諷刺的是,教科書給人的印象就是正襟危坐、教條死理,讓人接受起來要費一番周折。沒想到,謠言卻達到了讓人一下子就把信息刻入大腦的這個效果。說到底,這個故事要講得好,需要包括簡單、意外、具體三個要素(可以拓展收看羅輯思維視頻,黃執中做客一期)。這對我們寫作、溝通是不是很有啟發?
2、謠言最喜歡拿健康說事
看過上面的這幾則謠言,無一例外都是跟健康相關。這是因為只有健康,會讓所有人不會覺得事不關己。只有這個問題的受眾是全體人類,試想一下,還有什么別的方面,可以讓那么多人產生共鳴么?
3、謠言要談熟悉的生活
這一條跟上一條類似,但除了給人此事關己的感覺外,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事物,會讓人有更強的臨場感。就好比第一條謠言中的酸菜魚、水煮魚、暴雨水污染,這些可能你平時都曾有些懷疑他們可靠性,經過這個故事的包裝,就讓你產生認同了。
4、謠言最喜歡假借權威
正如上面謠言中提到的中央一臺、911(美國報警電話號碼),謠言假借這些權威機構,增強讀者的信任,成功地打了一個心理戰。想想那些保健品廣告也是這樣吧。
5、謠言總是合情合理地制造恐慌
謠言喜歡利用人們熟知的信息,比如非典、禽流感時期的官方報道手法,死多少人啦,被隔離啦,讓人感覺很官方很正式。于是覺得這謠言描述的事件相當合乎自己的邏輯和歷史經驗。
6、謠言特別喜歡用具體的數據說話
這一點很符合現代人的習慣,一切事實看數據。第一條謠言中,死亡多少人,年紀多大,寫的是如此細致,就會讓人感覺特別真實和可行。另外據相關研究報道,采用單數作為數據,更能讓人產生一種信任感。
7、謠言傳播需要借助感情牌
謠言中,一般喜歡有轉發給你關心的人這樣的話,這一點很好的滿足了每個人想讓別人知道我關心你的心理。哎,互聯網時代,我們越來越多地要通過這種手段去表達關心,想想真的挺可悲的。
當然,你能造謠,我們有破除謠言的方法。來妖怪,看法寶!
1、提高認知找漏洞
正如大家看到的我的吐槽,其實很多時候,只要你稍加注意,就能看出很多謠言中的漏洞。而能發掘漏洞的基礎,就是要提高認知,多關注新聞和學習知識,加強自己的修為,才不會被這些謠言輕易迷惑。很多時候,中老年人更容易受騙,通常都是面對一些新事物新名詞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弱勢群體。在確保我們不被輕易欺騙的情況下,要更加跟長輩家人溝通交流,幫助他們識破謠言的鬼把戲。
2、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其實面對這樣的謠言,只你去百度上一搜,就能知道是騙人的。所以當你今后遇到類似情況,更有可能你拿不準真假的時候,利用百度搜索文章的幾句話,一切都會豁然開朗。也就是說,我們要大膽的去懷疑,然后親自去驗證它。謠言不攻自破。
來,做一個自帶謠言粉碎機的美男子(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