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睡得不好,有9年了吧。這一路走來,我總是覺得生活是苦澀的,也是沒有變化的。作為一個大學生了,沒有應有的良好的心理素養(過去一直悲哀低沉的過著,似乎看不見什么光亮,要突然之間成長覺悟,很困難,或者是沒有遇到那個讓我轉變的時機或人)。
學習了多年,可惜一直沒有掌握到學習的本質,依然是個笨子。我的生活,除了讀書就是讀書。小學,就算沒有同學陪我一起玩,我也沒有感到孤獨,因為爸媽在家里,有親人,有貓、雞、鴨、農田、果樹相伴。初中,不習慣的日子悄然開始了。身為農民的父母外出務工,而那時尚小的我,開始了‘劉浪’的生活。寄宿他人屋檐下,沒有感受到什么關心疼愛。可能會導致性格或心理的問題。考入重點高中后,依然是劉浪的無依無靠的生活,問題接踵而來。一開始有個王姓同學,和我蠻好(至今我也沒懂是因為什么她和我鬧掰的),沒幾周,她和寢室另一個女生很好了,那時起,我開始一個人了,獨來獨往。因為很孤單,也因為在班級里沒有存在感,因為沒有朋友,真的想離開,不想讀書了,整天沒有心思學習,那時成績慢慢變糟糕。高二時,父母讓我不讀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把我寄宿在哪里。恰好有一個羅姓同學讓我和她一起住,父母讓我回到了校園。高三,問題比較嚴重了。我真的很渴望父母能回家陪陪我,每次在電話里和媽媽說起,媽媽都是不回答,那一瞬間我好暴躁。那段時間有過不理智的想法。最后考上了大學,最初上的是專科,后來升到本科繼續讀2年。
9年,借用傅園慧的話“鬼知道我經歷了什么”,父母沒有回來過,我沒有家。親情是什么?友情是什么?
現在是大四最后一年了。我仍總是想起不開心的事,聽著課時不時就想起不開心的過往。我想:是因為我沒有快樂的記憶,我總是一個人,不合群。沒有集體事件,活動根植于心。
我很悲觀,很愚蠢。我不想這樣生活,我也想有朋友,有閨密,有溫暖踏實的生活。然而,想那些不開心的有什么用?我要控制自己,不去想。我應該自己學會充實自己的人生。學會樂觀。學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