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型體育賽事,不管是Logo、吉祥物還是開幕式,都成為審視各國審美與設計水平的重要一環。
除了早已露面的“冰墩墩”和“雪容融”,點燃火炬的長信燈、服裝上的山水畫、獎牌里的同心圓玉璧,每一處設計都蘊藏著深厚的“東方美”。
01
從古到今的東方美學
會場設計歷來就是奧運會的一大看點,冬奧會也不例外。而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從一開始就把傳遞中國文化列為主要課題之一。
??
“雪如意”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
受陡峭山體、低溫影響,它成為張家口主賽區技術難度最高的競賽場館。頂峰的位置要構成“如意柄首”的樣子就不能太小,但太大承重又有問題,后來將頂峰的位置設計成空心圓,承重問題才迎刃而解。“雪如意”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在頂部出發區設置大型懸挑建筑物的跳臺滑雪場館。
國際奧委會自2010年開始在奧運會中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建設,都強調最小生態足跡的綠色原則,即與周邊自然達成親護關系,所有東西在全生命周期內不留下任何不可移除的痕跡,體現對自然的尊重,對人文社會發展、對地方發展的支持。
“雪如意”的選址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其所在的山谷,落差與形狀都與競賽需求高度契合,被認為是“天生的”跳臺滑雪場地。將整個跳臺支在山谷里,其實國際慣例一般很少這么處理,因為這會增大工程難度,但好處是能夠繼續保持場館周圍的正常生態循環。
它主要由頂峰俱樂部、出發區、滑道區、看臺區組成,頂部與地面落差達130多米。
“雪如意”大概分3個部分:頂峰、中段和底部。頂峰設計成多功能空間,相當于一個俱樂部,賽后可以用于舉辦會議、展覽、婚禮等。底部是一個90米的體育場,可供用于常規大型活動,觀眾席容量可達1萬人,冬奧后可以舉辦足球比賽、演唱會等大型文體活動。
這種象征意義的設計理念,幾乎貫穿北京冬奧會的每個場館。形似“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設計靈感源于冰與速度的結合,盤旋著的22條絲帶形狀,猶如運動員高速滑進時冰刀留下的軌跡。
“雪游龍”—國家雪車雪橇中心。賽道由16個傾斜度和彎度各異的彎道組成,包括非常少見的360度回旋彎,宛如一條游龍飛騰于山脊之上,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雪游龍”。
??
敦煌“飛天”飄帶
首鋼滑雪大跳臺
滑雪大跳臺運動從助滑到起跳、翻滾、落地,這些動作背后動感的曲線用什么中國文化元素符號來表現?
這項運動的英文名字叫Big Air,最大限度地往空中騰躍,而中國的飛天也是在空中騰躍的。東方的繪畫和西方傳統繪畫不一樣,我們不通過解剖學表達人的骨骼、肌肉、皮膚,而是通過衣物的軌跡表達動感的人體經過的痕跡,因此敦煌飛天的飄帶成為表達這項運動動感曲線最好的載體。
首鋼滑雪大跳臺既是單板大跳臺運動(Big Air)在全球的首座永久跳臺,也是全球首個設立在城市工業遺址的永久奧運場館。其剖面結構不僅滿足大跳臺比賽的要求,還可以通過臨時附加正四面體結構在48小時內完成向空中技巧場地的轉換,這樣的變換技術亦是全球首例。
“大跳臺滑雪比賽和經常在山里進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賽,實際上具有類似性,都是先助滑再起跳,空中翻騰再落地,只不過這兩個比賽的曲線陡峭程度不一樣,這兩項比賽以前從來沒有想過放在一個地方舉行,但是在首鋼的項目里有了變革的契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總規劃師、首鋼滑雪大跳臺總設計師張利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上如此介紹。
首鋼滑雪大跳臺同時帶動了首鋼老工業區的改造,這個改造是為了以后十年甚至二十年首鋼老工業區的發展。每一處巧思都體現可持續的理念,賽后一些場館可以作為創意辦公空間出租。
??
“冰菱花”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
五棵松冰上中心已獲得中國綠色建筑三星設計標識,并按超低能耗標準設計和建造,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超低能耗體育場館。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冰球訓練館,建筑表面的“冰菱花”設計打造出詩一般的冰雪世界。
場館緊鄰長安街,位于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的東南角,與西側的籃球廣場圍繞著五棵松籃球館形成左右對稱布局。
鳥瞰圖 ?ZXD Architects
從遠看去,冰上運動中心如同一片片飄落的“冰菱花”聚合而成的冰雪紋理形象。將具象的形象符號與抽象的建筑結構,在“一個謎的不透明的透明性”中相互交織透疊,喚起人們對冬奧會、對冰雪運動的熱情與期盼。
冬奧會期間,它作為冰球比賽的訓練、熱身場地;奧運會后,冰上運動中心將作為北京最重要的冰雪主題體育建筑之一,希望能夠激發出這座城市市民參與冰雪運動的能量。
02
漢字與篆刻—中華文明的載體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冬奧會最具代表性的會徽—冬夢就把漢字元素融入設計。
“冬夢”上半部分展現滑冰運動員的造型,下半部分寓意滑雪運動員的英姿,中間用充滿韻律的舞動線條連接,合而為一,形成漢字“冬”。
會徽下方的“BEIJING 2022”印鑒則汲取中國剪紙的特點,與會徽風格實現整體統一。中國書法的藝術形態將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與國際化的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充滿了和諧之美。
你是否對篆刻形態的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還有印象?篆刻是漢字獨有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人悠遠文脈和情感寄托的獨特印記。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再次選用了篆刻藝術形式,與“中國印”的設計理念遙相呼應。
不同的是,這次的圖標更偏重“漢印”風格。30個“小紅人”舞動于一方方漢印的方寸之間,人物線條所蘊含的書法筆意加之中國傳統印泥顏色“霞光紅”,表現出冬季運動項目最有特點、最優美的瞬間。
03
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元素
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命名為“同心”,寓意團結一致,“一起向未來”。
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英文全稱。圓環做打洼處理,取意傳統弦紋玉璧,上面淺刻裝飾紋樣,均來自中國傳統紋樣,其中冰雪紋表現冬奧會的特征,祥云紋傳達吉祥的寓意。獎牌背面圓環上刻有24個點及運動弧線,取意古代天文圖,象征著浩瀚無垠的星空,人與自然的和諧,也象征著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運動員如群星璀璨,創造精彩。
從2008年“金鑲玉”到2022年“同心圓”,不變的是“雙奧之城”北京對“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精神的詮釋和創新表達。
2022年冬奧會火炬“飛揚”,向2008奧運火炬塔形致敬,猶如一個大卷軸。
“飛揚”設計靈感是受大自然中樹葉的啟發,遵循“道法自然”的東方哲學。紅色和銀色的外觀,象征著冰與火的融合,寓意火炬照亮冰雪世界帶來溫暖和光明。
為更好呼應友誼長久、團結一致的奧林匹克精神,兩支火炬交接時,頂端完美結合,就像不同民族緊緊握在一起的雙手。
而點燃冬奧會的火種燈,設計靈感則來自“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出土于本屆冬奧會賽區之一的河北,是2000多年前的西漢宮燈。“長信”,永恒的信念,代表人們對光明和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它不僅造型輕巧華麗,精妙的設計也令人嘆為觀止。宮女銅像體內中空,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沉積體內,不會大量飄散到周圍環境中。古人的智慧和環保理念可見一斑。
北京冬奧會儀式火種臺以“承天載物”為設計理念,創意靈感同樣來自珍貴的古文物——傳統青銅禮器:尊。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已經進入從萬寧橋(20 Days To Go)到鼓樓及鐘樓(10 Days To Go)的重要節點。
2018年“北京中軸線”申遺,天安門等14處(永定門,先農壇,天壇,正陽門及箭樓,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社稷壇,太廟,故宮,景山,萬寧橋,鼓樓及鐘樓)確定為遺產點。
北京冬奧會紀念徽章“北京中軸線”,以冬奧會倒計時為時間主線,由南到北的14處代表性建筑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舉辦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為冬奧會倒計時15個主要時間節點,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體現北京冬奧會腳步的臨近。
將傳統文化融入設計,從奧運獎牌、奧運火種燈到場館、海報等一系列冬奧相關的設計中,都能感受到這種中國式的浪漫。
這次冬奧會的海報除了由冬奧組委設計的官方海報之外,還有通過線上線下評選而來的宣傳海報,一共11套,這里也精選了部分宣傳海報: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海報
參考資料
[1]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海報展示︱北京冬奧組委官網
[2] Beijing 2022 Logo, Design & Look of the Games︱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3] 北京冬奧會的這些“中式元素”設計你知道嗎?︱藝術與設計(id:artdesign_org_cn)
[4]?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5] 冰雪中舞動“中式浪漫”,北京冬奧的這些設計也太美了!︱新民晚報
[6] 建筑師助力冬奧:“冰菱花”表皮,唯美!︱ZXD Archit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