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離開媽媽的懷抱,幸福哪里找。。。 "
星期六我值班,下鄉進戶時,我見到了淚流滿面唱著這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的劉子杰。他的弟弟劉子明坐在桌邊看著他。
劉子杰今年12歲,讀小學五年級; 劉子明10歲,讀小學三年級。他們兄弟是" 類似孤兒"。
所謂" 類似孤兒",就是父母中有一個已死亡,但健在的父親或母親又不承擔撫養責任的孩子。父母雙亡的孩子,就是事實孤兒。
子杰兄弟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父親母親郎才女貌,是遠近聞名的佳偶。婚后夫妻兩人都在深圳打工,努力為以后的生活奮斗。
結婚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子杰。第一胎就是兒子,在重男輕女的農村,真是天大的喜事。
因為家庭條件不錯,違反著計劃生育政策,子杰的父母又生下了第二胎,仍然是兒子,取名子明。
二兒子出生后,子杰父母趕緊繳清了計劃生育罰款,為小兒子子明入了戶口。
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原本好好的一個家庭,竟然一夕之間支離破碎。
在子杰四歲的時候,父親和朋友在休息日到水庫釣魚。意外掉進水庫,子杰的父親溺水而亡。那年,弟弟才2歲。
家庭支柱沒了,子杰的母親瞬間老了幾十歲。但看著嗷嗷待哺的兩個年幼的兒子,子杰的母親留在家里,沒有繼續外出打工。那年,子杰的母親26歲。
做農活外,子杰的母親還到圩鎮上的飯店做了服務員。到飯店上班時,子杰兄弟就由爺爺奶奶照顧。
但在子杰的父親逝世一年后,年輕的母親嫁到外地去了。那年,子杰5歲,弟弟3歲。
據說,當年子杰的母親離開的時候,說:" 我要去天空比較藍的地方生活了,我要忘記這里的一切。"
那天,子杰的母親離開得很決絕。將死命抱著自己的子杰兄弟推開,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那天,子杰兄弟追著母親坐的車,邊哭邊喊: " 媽媽,您不要我和弟弟了嗎?" " 媽媽,不要走。。。"
最后,爺爺奶奶將跑了一里地的哭暈了的子杰兄弟抱回了家。
從那天起,子杰兄弟就由爺爺奶奶撫養。一起住的還有叔叔一家三口。
子杰也一下子懂事了。每天,幫著爺爺奶奶做家務,照顧弟弟,儼然一副大人模樣。
日子匆匆如流水,一晃,子杰已經12歲了,弟弟子明也已經10歲了。
只是,即使母親離開了7年,子杰仍舊忘記不了那天母親離開的情景,仍舊想不明白媽媽為什么離開他們兄弟。
子杰問我:" 阿姨,媽媽為什么不要我和弟弟了?她還會回來帶我和弟弟一起生活嗎?"
我不知道如何解釋成人的復雜世界,只能勸慰著子杰:" 子杰,你要知道你媽媽是愛你和你弟弟的。你和弟弟一定要認真讀書,等考上了大學,媽媽就回來了。"
為了讓子杰兄弟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我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幫助兄弟倆。除去每人每個月500元共1000元的類似孤兒救助款外,每次,有愛心資助、慰問活動,我都會安排給他們家。
我只希望,子杰兄弟能快快樂樂陽光健康成長,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不是一根無人疼愛的草。
現在,子杰和子明仍舊經常站在母親離開的那條路上,希望有一天能看見媽媽回來,和他們兄弟一起生活。
無戒365天極限挑戰日更營 寫作第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