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任何一部家具史,幾乎都是一部關于椅子的歷史。從古埃及到后現代,從意大利到中國,不管何時何地,人們對于休息的關注都遠高于一切。
而得益于彈簧和橡膠發泡工藝的應用,自20世紀以來,沙發脫穎而出, 占據了家庭最重要的地位。
從一天繁忙的工作中解脫,然后躺在沙發上看電視、玩游戲、看書、睡覺……很多人都過上了或者向往著這樣的生活。但這種看起來十分愜意的生活,卻并不是一個家庭應有的常態。一張伊姆斯躺椅或者TOGO沙發,盡管舒服,但某種程度上講卻意味著對交流的拒斥。而失去了交流,一個家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回到家里來個京癱是很多人的夢想
伊姆斯躺椅是一把可以獨處的椅子
TOGO沙發基本上是我坐過的最舒服的沙發,自上世紀70年代發明以來,經久不衰
一個溫暖的家庭需要有這樣讓人放松的地方,但更應該有能夠容納彼此交流的空間,在我看來,在各類家具史上扮演著配角的桌子,才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
桌子應該是一個家的中心點,家里面的工作和生活都圍繞著它而展開。它可能是一張餐桌,但是同時也可以是工作桌。它可以用來吃飯、喝茶,也可以用來聊天、工作。它應該成為家人們心靈寄托的地方。
一張日式的榻榻米桌,能讓一家人其樂融融
廚房里的餐桌,會成為家里使用頻率很高的場所
有了開放式大廚房,你還需要一張離廚房很近的桌子
以桌子為核心的房間
來說說為什么吧。
對大部分人而言,常用的生活區域其實十分狹小,甚至只有幾平方米。普通住宅也就100平米左右,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五六十平米也十分正常。除去臥室、衛生間等,供人活動的區域已經很逼仄了。
在這么狹小的地方,如果再強制區分出廚房和飯廳、飯廳和客廳、客廳和書房,十分擁擠,看起來堵得慌。倒不如直接將它們合而為一,用一張桌子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區,吃飯和聊天,工作同娛樂,動與靜……圍繞一個“舞臺”展開生活,既顯得寬敞,又不至于凌亂(這就是我們寫過的核心區理念,戳這里看)。
當然,對一張桌子的需求更多的是來自情感上的。中國人歷來十分看重長幼、尊卑、主賓、男女,發明了中堂、八仙桌,榻、椅也各有講究。了解中式家具,差不多能把傳統禮儀學習一遍了。但是一直以來,中國卻缺乏像西方的壁爐一樣的家具,不僅僅是取暖這么簡單,而是能讓大家圍坐在一起,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一張大桌,可以就餐,可以工作,還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
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桌子下邊都鋪著一張大地毯
桌子就是這種,能夠產生“溫度”的家具。
很多人工作學習都是早出晚歸的,在家中待的時間比較少。在這些短暫的時間里,如果還是活動在自己的私密空間里,必然會造成情感的隔礙,長此以往會形成一系列的問題。
不管是用餐還是工作,如果能在一個能夠看到彼此的地方是最好的。一張桌子可以容納一家人坐在一起,拉近彼此的距離。即使不說話,也能感知到對方,這種情感上的作用,不是其他家具能夠替代的。
桌子是最方便面對面交流的家具了
什么樣的桌子是適合成為中心點的桌子?
■ 高度適宜
太矮了不行,你不能用咖啡桌和茶幾這樣的矮桌當一個工作臺,太矮的桌子用于吃飯也容易將菜肴灑得到處都是。高度在70~80cm左右的桌子,坐起來是最舒服的。
很多家庭的中心點是沙發前的茶幾,但我們想要的作為中心點的桌子是一張正常的書桌或者餐桌
■ 方的比圓的好
小圓桌很漂亮,比如沙里寧(Eliel Saarinen)設計的郁金香桌,但是作為一個集工作和生活為一體的桌子,圓桌不如方桌空間利用率高。
沙里寧設計的郁金香桌,桌下面兩層地毯的鋪法很贊
地毯應該成為桌子的標配
■ 長度很重要
一張長的桌子,可以容納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家人即使坐在一起,各占一方,也能彼此互不打擾。
■ 不是越寬越好
大桌子有它的好處,不局促,使用起來更方便。但是過寬的話,距離又顯遠。寬度設置在1~1.2米左右,可以讓家人能感受到彼此,低首認真工作,抬頭還能牽到對方的手。
■ 造型越簡單越好
桌子最重要的是它的桌面,桌腿起支撐作用,弄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華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