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 ? ? ? 《山亭夏日》【唐】高駢
1.喜夏
整個黃梅季節,都是潮嘰嘰粘乎乎。暗沉沉的天空,泛出熱烘烘的黃光,晃得人頭暈目眩。太陽被悶在厚密的云層里,拼命掙扎著想舒一口大氣。然后,有一天,“膨” 的一聲,天空裂了,太陽迸穿了烏云。夏天,來了。
心,剛剛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許久的嘆息,未及發出,便兀自燃燒成一股熱浪。人似一團發酵的面粉,外烘內烤成一枚圓鼓鼓的面包,噴涌而出的汗珠,就是這面團蒸發的水汽。偶有一絲輕風擦過,必是裹挾著沸騰,讓你沖動得沉默,沉默得瘋狂,瘋狂得無聊,無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陽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陽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絕望,在絕望中超脫。
這樣的時刻,是一種別樣的生活。你的思維、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脫離了往日軌道。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變成了多余。
這樣的時刻,因為遠離世俗,你會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實實在在中難以領略的滋味,聽來全不著邊際。
這樣的時刻,會有一個小女孩,揚起雙眉,唱著童音說:我喜歡夏天,因為可以穿花裙子。
這樣的時刻,會有一個小男孩,昂起頭顱,扮作男子漢說:我喜歡不作準備,就撲通一聲跳入清涼的水池。
長大了的人,可以有個借口,放下該做的工作。找個通風僻靜的地方,架一張竹藤涼椅,半躺半臥雙眼微睜,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憶及往昔的風云廝殺,唇邊掀起一抹自嘲:何苦來哉?這一聲心語,為人生送來幾許清爽、幾許快慰。
或者隨手拈出一本早已翻過幾十遍的書,輕輕地翻,閑閑地逡巡,似看非看之際,會發現一篇美文驀然亮在你的眼底。風花雪月,世事滄桑,早已熟稔的文字,在這炎熱的絕望中,常常會彈出一曲別有風情,生發出人間的妙音真諦。
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而夏天就是這樣的一串音符,這樣的一處世外人間,讓你在躁動中獲得一份自省的寧靜,一份化外的智慧和實實在在的虛無。
喜歡夏天,一年四季最愛這火熱的季節——
因為她的浪漫、自由、奔放。它像一個含而不露的才子,展示著青翠,蘊藏著生機,隨意打開,都是那么純粹的自然、熱烈而真實。
喜歡夏天燦爛的日光,赤裸裸地,毫無保留地奉獻著;喜歡夏天明朗的空氣,和明凈的藍天。總是仰頭久久凝望,是不是還有一個人與我一樣,喜歡這樣癡癡地想;喜歡夏天濃密的樹蔭,細瞇著眼,透過層層樹葉,看五彩斑斕,微風來時,光彩游離;喜歡聽知了嘶啞的鳴叫;喜歡趁鄰居家的貓狗慵懶地依偎在一起呼呼大睡時,作弄它們;喜歡,夏天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看孩子們在雨中飛奔嬉戲。
喜歡夏天滿街的裙裾飄飄,花枝招展;喜歡姑娘們蓮藕般嬌嫩的肌膚,讓人大飽眼福。喜歡車站旁小販前大把大把的水靈的鮮花和女子幸福的笑。
喜歡游泳池里煮餃子般沸騰,翻江倒海。
喜歡用勺子舀半個西瓜,邊看球賽的酣暢淋漓。
喜歡夏天是喜歡那一份輕盈而清新的感覺,像一首明快的歌,而街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它跳躍的音符。
喜歡夏天是喜歡一份人與自然的貼近,大自然坦蕩的夾雜著植物清新、土地芬芳的氣息慢慢地彌漫,人們用肌膚傳遞相互的愛。
喜歡夏天是因為喜歡那種昂揚淋漓的生命力。
夏天常常會勾起我無數甜蜜的回憶。那些美麗的記憶碎片,一點點,一點點在眼前清晰……
2.贊夏
初中的一個夏日,自高奮勇地拿起鐮刀,帶起草帽,拎著一壺涼水獨自一人,冒著40多度的烈日來到鄉下。一整天,我揮汗割麥,渴了,就喝井水;累了,就躲在桔子樹下看小說。沒有人打擾我,只有樹上的蟬和地上的毛毛蟲陪伴著。家人一直不解,為什么我那么愛勞動,原來我只求一個安靜的環境,理所當然地讓精神享受著。
某個夏日的清晨,早早地爬起,拿一本書,走在屋室前的小花園里,夾竹桃掙開朦朧的眼,鏤空的回廊里成片的金銀花對我甜甜地笑。整個花園現在都是我的,清涼的露珠在初升的陽光下,綻放、升騰。經過一夜露水清洗的樹葉此時發出耀眼的光。我微閉著眼,想起北宋詩人蘇舜欽的《夏意》: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在外漂泊的時候,特別是節假日,最容易偷懶。喜歡在夕陽柔和的初夏黃昏,穿著T恤,戴著耳機聽著音樂繞著公園散步,欣賞公園梧桐樹肥綠的葉子,在夏蟲的底鳴中分享彼此的秘密。坐在小山坡上,欣賞薄暮時分華燈初上的魅力,偷看來來往往的男生,女生們。這時候,沒有喧囂、無工作的緊張和壓力,沒有聲聲情愛、痛徹心扉,只有自己一人對未來懵懂的夢想。
走出家門,看到街角一對像飛鳥般攏起翅膀的男女相互擁抱著。那個瞬間,漫天的紅云,柔和的陽光晶瑩如芒,透過路旁樟樹青葉的間隙,穿過他們的眼角,將他們的睫毛染成了金黃色。
我深深地吸一口氣,真美好!不由自主地笑起來……
喜歡夏天,理由太多太多。因為我心中也有一個太陽,讓我每一天都熱者,快樂著,釋放著。雖然這座城市的氣溫不斷向上攀升,還是,忘情地陶醉著,在這迷人的夏天…
繁星燦爛,晶瑩閃爍;輕紗般的銀河從東北向西南奔瀉而下,氣勢雄偉;牛郎星和織女星在銀河兩岸互相輝映。夏夜星空是美麗的。
入夜,明亮的北斗七星斜掛在天空西北。古書上說:“斗柄南指,天下皆夏”。古代的人們就已注意到斗柄的指向和季節有一定的關系,并用來判別季節時令。 宋辛棄疾有: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可以想像出那是多么美的一副夏夜美景畫卷。
明月高懸,清風微拂,稻花飄香,蛙聲句句。
還能有比這更好的形容夏夜的詞句嗎?
還記得那時很小,童年的夏夜。
牧牛歸來后,滿天星斗起。吆喝左鄰右舍,伙伴魚慣而出。或赤膊,或赤身。竹林旁,小溪畔。著一篝火,摸把知了。用竹簽穿起,于火上燒烤。不須多時,便香氣四溢,眾伙分而搶食。
食完便于溪水中打鬧,直至火盡,家人呼喊下,眾伙才意猶未盡的各歸其家。
至今思念幼時夏夜,昔時眾伙今皆各奔東西,二三年偶遇亦不易也。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駢儷文;而夏天,更像一首絕句。
已有許久,未曾去關心蟬音。耳朵忙著聽車聲,聽綜藝節目的敲打聲,聽售票小姐不耐煩的聲音,聽朋友的附在耳朵旁,低低啞啞的秘密聲……應該找一條清澈潔凈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為我聽不見蟬聲。
于是,夏天什么時候跨了檻進來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在街角的時候,突然四面楚歌、鳴金擊鼓一般,所有的蟬都同時叫了起來,把我嚇了一跳。我提步的腳勢擱淺在空中,無法形容眼前這看不見、摸不到的一卷聲音!多驚訝!把我整個心思都吸了過去,就像鐵砂沖向磁鐵那樣。但當我屏氣凝神正聽得起勁的時候,又突然,不約而同地全都住了嘴,這蟬,又嚇我一跳!就像一條繩子,蟬聲把我的心扎捆得緊緊的,突然在毫無警告的情況下松了綁,于是我的一顆心就毫無準備地散了開來,如奮力躍向天空的浪頭,不小心跌向沙灘!
夏天什么時候跨了門檻進來我竟不知道!
是一扇有樹葉的窗,圓圓扁扁的小葉子像門簾上的花鳥畫,當然更活潑些。風一潑過來,它們就“刷”地一聲晃蕩起來,我似乎還聽見嘻嘻哈哈的笑聲,多像一群小頑童在比賽蕩秋千!風是幕后工作者,負責把它們推向天空,而蟬是啦啦隊,在枝頭努力叫鬧。沒有裁判。
3.撿夏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童年。因為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錄音帶,讓我把童年的聲音又一一撿回來。
首先撿的是蟬聲。
那時,最興奮的事不是聽蟬是捉蟬。小孩子總喜歡把令他好奇的東西都一一放手掌中賞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學時,上學時有三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沿著河,岸邊高樹濃陰,常常遮掉半個天空。雖然附近也有田園農舍,可是人跡罕至,對我們而言,真是又遠又幽深,讓人覺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總有好多趟,是從那兒經過的,尤其是夏天。挨到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們總會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條路,沒有別的目的,只為了捉蟬。
捉得住蟬,卻捉不住蟬音。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聲、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誦,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遠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踞樹梢,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后,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凈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禪。
午后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游吟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陰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作詩,于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押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并沒有方向。
我喜歡一面聽蟬一面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時,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有時候我們抱怨世界愈來愈丑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嘗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里,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只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注于自己,生活的鏡頭只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其他種種,都是一派模胡的背景。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許我們會發覺整個圖案都變了。變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我們的視野。所以,偶爾放慢腳步,讓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隨意瀏覽一番,我們將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聽聽親朋好友的傾訴,這是我們常有的經驗。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不是嗎?
聆聽,也是藝術。大自然的寬闊是最佳的音響設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踞在不同樹梢端,像交響樂團的團員各自站在舞臺一般。只要有只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田。它們有鮮明的節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云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悠游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淀的情緒,頃刻間,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住在手里的輕愁。蟬聲亦有甜美溫柔如夜的語言的時候,那該是情歌吧!總是一句三疊,像那傾吐不盡的纏綿。而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斷簡殘編,徒留給人一些悵惘,一些感傷。何嘗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值此年夏,我也不在年少,感情的波折始終無法讓我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