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一些攝影基礎書作斗爭,作為小白終于給自己把參數盲點什么的都掃了。但是盡管如此,練手時還常常慢半拍才能反應如何調,遇上了想要抓拍的情況也還是跟不上節奏。
本文涉及相機基礎參數、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測光、對焦這幾方面,光線、構圖技巧什么的雖然也看了書,但那些尚處一知半解狀態,就不放在這里禍害大家了。畢竟,也許過段時間會有別的深入理解呢。
自學筆記,記錄本意是個人查閱回顧。
全文純干貨5538字,大約須閱讀14分鐘,學習時間視情況而定。
1、初步設置相機參數
【調整圖像品質&尺寸】
調整圖像品質:拍攝菜單-圖像品質
NEF(RAW):12位原始數據
TIFF(RGB):每通道8位字節長度
JPEG精細:1:4壓縮率
JPEG標準:1:8壓縮率
JPEG基本:1:16壓縮率
調整照片尺寸:拍攝菜單-JPEG/TIFF記錄-圖像尺寸-大/中/小
NEF(RAW)設置:
拍攝菜單-NEF(RAW)記錄-圖像尺寸/NEF(RAW)壓縮/NEF(RAW)位深度
NEF(RAW)壓縮:
無損壓縮:不影響圖像品質的情況下減少文件容量20%~40%
壓縮:不影響圖像品質的情況下減少文件容量35%~55%
NEF(RAW)位深度:12位&14位(更大容量文件且記錄的色彩數據增加)
清潔影像傳感器:
設定菜單-清潔影像傳感器-立即清潔
顯示屏關閉延遲:
自定義設定菜單-C計時/AE鎖定-C4顯示屏關閉延遲
分析照片整體曝光情況:查看RGB直方圖
保護照片:鎖定按鈕
隱藏照片:播放菜單-隱藏影像-選擇/設定
刪除照片:播放菜單-刪除-所選圖像(多選)
【拍攝模式】
M 手動
A 光圈優先:常用于人像與風景
S 快門優先:常用于高速運動、燈火輝煌的夜景
P 程序自動:常用于紀實等
B門:隨心延長快門速度
【相關附件】
遮光罩消減炫光;UV鏡保護鏡頭;偏振鏡消除反光,藍色更加通透,去掉水面的耀斑;中灰鏡降低光線進入量;中灰漸變鏡阻擋天空強光;柔光罩柔化光線……
2、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
【光圈】
大光圈:F1.2~F4
小光圈:F16及以上
光圈系數F=鏡頭焦距/光孔直徑。
光圈的作用
1、調節進光量:F系數越小,光圈開啟越大,表示相機進光孔直徑越大,進光量越多,畫面就會越亮。反之亦然。
2、調節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环粗嗳弧?br>
3、影響成像質量:一般而言,將最大光圈收縮2-3擋即為最佳光圈。
畫質最差光圈:最小光圈會損失過多細節,影響畫質。
拍攝風光時應稍微放大1~2檔,不要為了得到大場景而將光圈設為最小。
大光圈可提高快門速度,分離背景與主體;小光圈表現大景深畫面,燈光的璀璨星芒。
【景深】
影響景深的4個因素:光圈、焦距、背景距離、物距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反之亦然。
焦距越長,景深越淺。反之亦然。
背景與對象距離越遠,景深越淺。反之亦然。
攝影師與對象距離越近,景深越淺。反之亦然。
景深預覽:Pv按鈕(M檔)
Tips:
拍攝瀑布時,想用低速快門使畫面呈現霧狀效果,可使用小光圈及低感光度,延長曝光時間。
【快門】
低速快門:低于1/30s
中速快門:1/250s
高速快門:快于1/250s
快門速度越慢,快門開啟的時間越長,進光量越大,曝光量越大。反之亦然。在光圈相同的情況下,提高一檔快門速度,通光量減少一倍。
高速快門:凝固運動對象的精彩瞬間,定格決定性瞬間(使用高速快門拍攝時,現場最好有較明亮的光線。如果快門速度不夠,可以增大光圈值,或提高ISO)
低速快門:流水、車流、流動人群、光繪,記錄景物運動軌跡
低速快門+大變焦比鏡頭:放射變焦線條效果
B門:M檔-向左撥主指令撥盤直到出現bulb
安全快門:保持手持相機穩定拍攝的最低快門速度,即等于所使用鏡頭焦距的倒數。
例如,在拍攝時使用50mm焦距,那么安全快門為1/50s,才能最大限度避免手持震動造成畫面模糊。
例外情況:尼康APS-C畫幅相機,焦距數值需要乘以換算系數1.5,即50mm焦距,安全快門速度為1/75s。
影響快門速度的4個因素:速度、方向、距離、焦距
拍攝對象速度越快,快門速度越低。
側面拍攝的快門速度高于正面/角度較小的斜側面拍攝的快門速度。
相機距離運動對象越近,要求使用的快門速度越高。反之亦然。
焦距越長,運動物體動感更強,要求的快門速度越高。反之亦然。
快門釋放:
S(單張)
CL(低速連拍):自定義設定- CL模式連拍速度-數值改變
CH(高速連拍)
Q(安靜)
QC(安靜連拍)
自拍:自定義設定-C3自拍-自拍延遲
MUP(反光板彈起):按兩次快門,避免反光板彈起導致的震動
相關菜單設置:
長時間曝光降噪:
拍攝菜單-長時間曝光降噪-開啟(快門速度低于1s)
處理過程中無法拍攝照片,會影響連拍幅數。
曝光延遲:
自定義-d拍攝/顯示-d4曝光延遲模式(減弱按動快門對照片畫質的影響)
【感光度】
高感光度,噪點多;低感光度,細膩細節。
根據光照條件區分:光線充足,ISO100~ISO400;陰天或下雨的室外,ISO500~ISO1600。傍晚或夜晚的燈光下,ISO1600~ISO6400。
根據拍攝對象區分:人像細膩皮膚,ISO100、ISO200;長時間曝光(流水、夜景),ISO200、ISO400;高速運動物體(要安全快門內拍到清晰圖像),ISO400~ISO800。
原則:先拍到再拍好,高感損失細節優先于拍模糊。
tips:高感光度高快門拍運動物體,低感光度低快門拍流水。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感光度每增加一檔,曝光量增加一倍。反之亦然。
光圈相同的情況下,感光度數值越高,快門速度也可以相應提高。
設置原則
光線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選用低ISO,保證高畫質和細節表現力。
如果一定要使用高感光度,中低端相機不要超過800,高端相機不要超過1600。
相關菜單設置:
高ISO降噪:
拍攝菜單-高ISO降噪(影響連拍速度),可在任何時候減少噪點
自動ISO感光度控制:
拍攝菜單-ISO感光度設定-自動ISO感光度控制(最大/最小ISO)
Tips:
在弱光環境中拍攝,如果光圈不夠大,又需要較高的快門速度,可以通過提高感光度的方法來提高快門速度。
【曝光補償】
基本原則:白加黑減。
準確曝光:“白”環境中,增加曝光補償;“黑”環境中,減少曝光補償。
作用:
1.糾正曝光偏差 2.獲得個性化曝光效果(如減少曝光補償,使剪影更明顯)
A檔:提高曝光補償,實際上是通過降低快門速度實現。反之亦然。
S檔:提高曝光補償,實際上是通過加大光圈來實現的。反之亦然。
相關菜單設置:
簡易曝光補償:自定義-b測光/曝光-b4簡易曝光補償(不使用曝光補償按鈕)
曝光/閃光補償步長值:自定義-b測光/曝光-b3 曝光/閃光補償步長值(調整補償數值檔位)
M檔(無需補償曝光,全個人手動設置)
包圍曝光:多拍優選
按下BKT按鈕-主指令撥盤調整拍攝張數-副指令撥盤調整包圍曝光的范圍
包圍順序:自定義-e8包圍順序-正常>不足>過度
指定BKT按鈕-自定義-f8指定BKT按鈕-自動包圍/多重曝光/HDR(高動態范圍)
HDR曝光模式:適合拍攝大光比場景,不適合拍攝有運動對象的場景
拍攝菜單-HDR(高動態范圍)-HDR模式/曝光差異/平滑
HDR模式:
開啟(一系列):直到關閉為止/開啟(單張)/關閉
曝光差異:選擇合適的動態范圍
平滑:高(更自然的過渡)/低(較強的局部明暗對比)
動態D-Lighting:豐富高亮區照片細節
拍攝-動態D-Lighting
實際使用時可能會出現輕微曝光不足。與矩陣測光一起使用,效果最為明顯。
3、準確測光
18%灰度反光率:當所拍攝場景中物體的反光率接近于灰度為18%的物體時,測光就是正確的。
測光系統的缺陷:白背景下,反射遠超過18%灰,因此錯誤減少曝光量,導致曝光不足。灰色背景時反之亦然。
解決方法:使用灰卡提前測光。
測光的關鍵性步驟:
確定測光位置(除非選擇矩陣測光模式)
選擇測光模式:
3D彩色矩陣測光:適合主體與背景明暗反差不大時,日常及風光題材
中央重點測光:適合主體位于畫面中央主要位置時,人像常用
點測光:適合主體與背景亮度差異較大時,拍攝剪影的最佳模式,人像也常用
亮部重點測光:優先保證亮部曝光正確,適合拍攝舞臺演員、直射光線下的淺色對象
拍攝剪影、低調照片時用點測光;主體在畫面中央區域時,用中央重點測光;畫面光線均勻時,用矩陣測光;哪怕欠一點曝光,也不要過曝。
相關菜單設置:
中央重點區域:自定義-b測光/曝光-b6中央重點區域
使用非CPU鏡頭時,將使用取景器中央直徑12mm的圓形區域作為測光依據。
若指定“全畫面平均”,則使用整個畫面測光結果的平均值。
微調優化曝光:中央重點區域:自定義-b測光/曝光-b7微調優化曝光
在不同模式下,正常測光值基礎上再微調曝光補償(主要考慮個性)
一鍵切換測光模式:自定義-f4指定Fn按鈕/指定預覽按鈕/指定AE-L/AF-L按鈕(提高效率)
4、對焦
對焦模式
AF-S單次伺服自動對焦:合焦后停止對焦
適合靜態或運動幅度不大的題材
AF-C連續伺服自動對焦:合焦后自動切換合焦狀態
適合拍攝運動中的動物、運動員等
單次自動對焦:拍攝靜態主體時
連續自動對焦:跟蹤拍攝運動對象時
智能自動對焦:主體動靜不定時
手動對焦:需要精準對焦時
相關菜單設置:
AF-C優先選擇:自定義-a1 AF-C優先選擇-釋放/對焦/釋放+對焦
釋放:無論何時按下快門釋放按鈕均可拍照
對焦:僅當顯示對焦指示時方可拍照
釋放+對焦:即使未完成對焦也可拍照。連拍模式下,若拍攝對象較暗或畫面低對比度,則相機將降低每秒拍攝幅數改善對焦。
AF-S優先選擇:自定義-a2 AF-S優先選擇-釋放/對焦
設置對焦控制:自定義-a4 觸發AF-快門/AF-ON按鈕(常用于陷阱對焦情況,如球門、籃筐處)
AF點點亮:自定義-a6 AF點點亮(輕松分辨出對焦點)
內置AF輔助照明器:自定義-a10 內置AF輔助照明器(關閉后,光線不足時相機可能無法自動對焦)
鎖定跟蹤對焦:自定義-a3 鎖定跟蹤對焦
指定自動對焦需要保持在拍攝對象上多長時間。選擇時間越短,則當對焦系統發現新的對焦主體時,會更快作出反應。選擇時間長,則如果有其他人恰巧擋住拍攝對象,相機也不會立即脫焦。
手選對焦點:多重選擇棄可調整焦點(組)位置。設置完畢后可以旋轉對焦選擇器至L位置,鎖定對焦點,避免誤觸改變焦點位。
對焦點數量:自定義-a8 對焦點數量-51/11(根據具體需求)
日常人像,11個對焦點足夠滿足。太多焦點也可能導致手動選擇時過于復雜。
對焦點顯示:自定義-a5 對焦點顯示-手動對焦模式/動態區域AF顯示/群組區域AF顯示
限制AF區域模式選擇:自定義-a11
【8種應該手動對焦的情況】
弱光環境
低反差物體(水面、冰面)
微距題材(景深極淺,自動對焦易跑焦)
野生動物(避免自動對焦系統運行發出聲音)
玻璃后的對象
運動物體
HDR合成素材(合成要求所有素材都有相同對焦點)
風光
【常見拍攝題材的正確對焦位】
大場景風光:小光圈+畫面前1/3處
人像:小景深+眼睛,大景深+臉部
動物:眼睛
花卉:大光圈,花蕊或中間位置
流水:靜止的對象(如旁邊的植物、巖石等)
昆蟲:根據外形特色選擇(如蝴蝶翅膀、紋理等)
重構圖失焦:對焦后重新構圖必須平移相機,不能前后移動也不能傾斜。
胡謅謅
huzhouxixi
與未知的自己重逢
個人微信號:huzzxi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