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 一百三十一課
古文經典交流學習群 郭老師
郭志強,199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歷史系 ,中學高級教師,曾任《中學政史地》編輯部主任。
6.12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語音整理
今天,我們繼續來共同學習《論語·雍也篇》第十二章。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這一章從內容上來講,說的是孔子鼓勵弟子冉求努力實行夫子終生追求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
這一章也是我最喜歡的一章之一。因為,在日常的教學中,這一章我是引用最多的。也改變了我的一些觀念,比如“半途而廢”,過去我一直都認為這是一個貶義詞,無論是做任何事情,如果半途而廢,應該是一個最壞的結果。但是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我意識到半途而廢,至少說明我們曾經努力過,而有人從一開始就畫地為牢。
我們首先來看然有這個人,這是孔門弟子中的“三冉”之一。冉姓,仲弓氏,名求,字子有,通稱冉有,魯國人。他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在整個《論語》中也是出鏡率比較高的一個人。一般認為,冉有多才多藝,為人比較本分,性情溫和,謙虛多禮。所以孔子在對他的日常教育中,大多以鼓勵為主。還有,冉有也是孔門弟子中從政最成功的一個,他作為季氏家宰長達十多年。由于季氏在當時的魯國是大權獨攬,冉有受其重用,因此他的事業上也達到了巔峰。冉有也非常善于理財,幫助季氏家族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對此孔子是有所不滿;還有,“季氏旅于泰山”這件事,孔子認為冉有就負有責任;在季氏將伐顓臾的時候,孔子又把冉有訓了一頓。孔子認為,你冉有作為季氏的家宰,季氏做出的那些不仁不義之事,作為一個幕僚是有責任的。孔子用了這樣的一句話,“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你這個管理者是難辭其咎。
我們回到文本上來看。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就是冉求對孔子說,我對老師你的這一套仁義禮智信的法則很喜歡,(“說”通假字,高興。)我也愿意學,但是我天分不夠,“力不足”。我已經盡力了,但是只能這樣兒了。
冉求這是在以“力不足”為借口。孔子用一句話就洞穿了他的內心,孔子就說,你這可不是力不足,“力不足者,中道而廢”。
我們現在常常用半途而廢這個詞,過去總是認為這個詞是個貶義詞,因為它總是讓我們覺得事情如果不成功,那其他的努力都是毫無意義的。但是通過這一章的學習,感覺到半途而廢它并不是一個太壞的狀態,因為我們在朝著目標不斷前行的時候,即使在半道上失敗了,至少證明我們曾經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過。
孔子因此就認為冉求這句話很沒有志氣。你如果真的是“力不足”,那你至少也停在半途中啊。但是你卻故意止步不前,給自己畫了一個圈兒,也就是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起來。
“畫”這個字古今意義的差別比較大,在這里是停止的意思。就是實行仁道,平治天下,目標遠大,理想崇高,要想實現卻非常艱難。所以孔子就認為一個有仁德的君子,他只要為實行仁道去努力去奮斗就可以了,至于是否成功,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不是你自己能夠控制得了的。
在前面的《里仁篇》里,孔子已說過,“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吾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為之見也。”也就是孔子一向認為,任何人只要真心實行仁道,他不管是否成功,都是可以的。冉求說自己“力不足”,實際上就是害怕困難,為自己不想實行仁道找了個借口罷了。
這一章就是冉求給老師說,老師啊,我不是不喜歡你的仁道,是因為我力量不足,天分不夠,不足以去實現它。孔子就回答他說,如果是你力量不夠的話,你會走到半路就走不動了,但是你努力過,現在你還沒有開始走,就已經停止了。
我們知道孔子的仁的理想崇高而偉大,實現起來本身就很難,再加上冉求生性謙退,畏懼困難。所以孔子在這里是激勵他去努力,為實行仁的理想去奮斗。我們可以把冉求和顏回做一個比較,孔子贊美顏回,“見其進,未見其止”,可以看出顏回他不僅已經開始實行吧道,而且前進的步伐從來就沒有停止。而且顏回是“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而冉求的條件顯然要比顏回高了很多。顏回和冉求雖然都贊成孔子任的理想,但冉求是學而不行,沒有邁開腳步。而顏回是身體力行,是一個真正的有仁德的君子,但是死的太早了。
所以學完本章以后,請大家都把這句話不僅要記到心里,而且還要落實到行動中。要對自己有信心,不要給自己找借口。
張居正直解
說,是喜悅。中道,是半途。廢,是止。畫,是自家限量的意思。冉求自言于孔子說道:“夫子之道高矣美矣,我非不欣慕而求以至之,但資稟昏弱,心雖欲進,而力有所不足,故不能至耳!”孔子教之說:“所謂力不足者,非不用其力也,乃是心誠向道盡其力以求之,至于中道,氣力竭了,莫能前進,而不得不廢,這才叫作力之不足。今汝本安于怠惰,不肯用力向前,譬如畫地以自限的一般,乃能進而不欲,非欲進而不能者也,奚可自諉于力之不足哉!”大抵人之勇往力行,生于真知篤好,蓋志之所至,氣必至焉。若冉有者,還是不曾真知道中之味而悅之。使其果悅之深,則必如顏子之欲罷不能矣,而豈以力不足為患哉!學者不可不勉也。
鐸罡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