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化——找一個理由讓自己安心
W男士被公司解雇后,對自己和家人說:“這其實是一件好事,我不喜歡這個公司已經(jīng)很多年了,一直沒能下決心離開?!?這個人使用的就是合理化防御。
合理化是指為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觀念和情欲找一種合理的解釋。有考試作弊的學(xué)生說:“作弊的人很多,我是看別人作弊才作弊的”;有拈花惹草的男人說:“沒有不吃腥的貓”;自私的人會為自己辯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些都是在為自己不能被社會接受的行為進行合理化防御。
合理化也是我們常用的防御機制,很少有人是從來不使用合理化這種防御的。社會心理學(xué)認為,歸因不僅是一種心理過程,也是人類的普遍需要,人不可能離開原因活著,找出原因才能去除焦慮。成功或失敗都會找出原因,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原因是找出來的,不是客觀存在的。
適度使用合理化這一防御方式,能讓自己少些焦慮,多些安心,但過度使用,則有強詞奪理之嫌,很可能會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生困難,會讓人避而遠之。
情感隔離——隔離的不只是情感
隔離是將一些不愉快的事實、情景或情感分隔于意識之外,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心理上的不愉快或焦慮。
隔離的背后是自己不愿接受或不敢面對的事情。比如,我們避諱說死,而是說成去世,背后隔離的是對死亡的恐懼。有人說到手淫時,不敢說中文,而是用英語,隔離的是自己對手淫這種行為的不接受。
情感隔離是在做事前先隔離了感情。一位媽媽跟女兒說:你每天5點半放學(xué),咱們家6點半吃飯,你每天利用這1個小時背30個單詞,100天就能背3000個。這位媽媽在說這話時,就是隔離了情感,把孩子當(dāng)成了機器人。
暫時的、有意識的情感隔離是必要的,如:醫(yī)生如果不隔離情感,就無法給家人做手術(shù);父母不隔離情感,會對孩子過于溺愛。
但無意識的、過度的情感隔離,卻會傷害自己和家人。情感隔離過度的人,不把別人當(dāng)人看,也不會把自己當(dāng)人看。
否認——自欺欺人式的自我保護
否認是指拒絕承認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事實,通過簡單否認問題的存在來保護自己。
小孩子因為害怕受到懲罰,在做錯事時,會使用否認這一機制。否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xiàn)。
一些人會經(jīng)常使用這一自我防御機制來躲避問題,比如醉酒、脾氣暴躁以及實施危險行為的人。
否認有時也是一種緩沖機制。我們在遭受到重大打擊時,第一反應(yīng)是否認,通過否認給自己的身心以緩沖的機會。否認之后,隨之而來的是憤怒;憤怒之后,開始妥協(xié);妥協(xié)之后,會進入抑郁;抑郁之后開始接受。
退行——一種反成熟的反應(yīng)
退行是指當(dāng)個體遭遇到挫折無法應(yīng)付時,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不相符的幼稚行為反應(yīng),這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xiàn)象。
在壓力之下,一些人會逃避,一些人會哭泣、扔?xùn)|西、甚至尿褲子,他們退回到年幼時的狀態(tài),采取不成熟、幼稚的方式來面對問題。
退行也可以是適應(yīng)性的。例如:急重病人放棄獨立自主的生活,接受別人的照顧;女人有意識地撒嬌以達到目的。
割裂——非黑即白
割裂是指把人和事物割裂成好的和壞的兩部分而不能整合起來。
孩子在看電影時通常會問: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由于兒童缺乏整合能力,只能將世界盡量簡單化,看人看事通常使用“非黑即白”的斷語。
顯然,這是一種不成熟的防御機制。不是把別人看作是完全好的,就是看作完全壞的,無論哪一種極端的看法都不會持久,所以會出現(xiàn)原本好成一個頭,轉(zhuǎn)眼對方又變成了惡魔。
有一位女士的母親非常嚴(yán)厲,而且也不善持家。但在這位女士心中,母親的形象是高大神圣的,父親卻是懦弱無能的。因為對父親的不良評價,導(dǎo)致這位女士無法在異性身上看到優(yōu)點。了解后發(fā)現(xiàn),這位女士把優(yōu)點都放到了母親身上,把缺點都放到父親身上,通過這種割裂的方式保留了對母親的好印象,卻犧牲了對男性所有好的看法。
壓抑、投射、合理化、情感隔離、否認、退行 、割裂等防御機制中,那些是你經(jīng)常使用的?是否具有適應(yīng)性?
覺察并反思自己的防御機制使用情況,有利于心理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