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放暑假開始,帶著女兒回故鄉一周,把她放養北京十天。19號,一家人終于在三亞團聚。
三亞游玩的第一站是:
國家5A級旅游景區——檳榔谷。
置身其中看旖旎風光、聽婉轉黎歌,感受自然氣息、領略民族風情。
聽導游說一棵檳榔樹,一年才長三節。女兒忍不住,停留下來數著檳榔樹的年齡。
聽寫她數,1.2.3、1,1.2.3、2……
看著無數棵婀娜多姿的檳榔樹,不由感嘆,這些經歷時間沉淀的樹,它們每天喜迎八方來客,雖人來人往,卻自亭亭玉立,歲月靜好。這份精神是不是也值得我們學習?
來到非遺村文化體驗區,感受海南原住民主題博物館:無紡館、麻紡館、棉紡館、龍被館。
用樹皮做的無紡布,把樹皮割下來,修整,浸泡脫膠,漂洗,拍打成片再制成布,制成衣物,感覺好神奇。
在龍被館中,發現這張龍被,盡管有缺損,卻仍然被列入吉尼斯紀錄,感嘆這份手工的神奇。
在百年古黎村文化體驗區,看到船屋,名如其形,房子的造型真的像船的樣子。一間船屋分三個功能區:廚房、臥室、雜物。
屋內擺放者捕魚的大小魚簍,女兒很興奮的要求合影,是因為在外婆家用魚簍抓過魚,看到魚簍感覺親切嗎?
來到麻紡館,有幾位老奶奶在織布。這種直坐著,背無靠,腳負重直放的姿勢,常年累月,真是難以想象。換了是我,估計一會就……尤其是聽導游說,這些老人家都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是什么支撐著老人家可以這樣?
除了好空氣,好心態,好食材也是關鍵之處吧?這次回故鄉,看到家鄉一個縣城房價飆升,其中不乏北方城市老人買房養老,求的不就是:陽光、空氣、水、和天然好食材嗎?
想到這里,不由得感嘆,大城市發展之后,人們的悲哀。住在尾氣、霧霾彌漫的城市里,吃著充斥著激素的食材。懷疑自己老了之后,能再城市待不下去嗎?
唉……
因為時間沒有規劃好,可惜錯過《檳榔·古韻》大型實景演出,只在外面聽到演出區的熱鬧,卻未得飽眼福。
呵呵,這真是應了,沒有規劃,連玩也留遺憾,得擁有時間這個寶貴資源,才能懶得起呀!
一路趕時間,會錯過很多故事和風景,試著慢一點,聽聽他人的故事,豐富自己的心。
期待后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