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晚報》心理專欄 ? ? ?心理咨詢師: 尹航
開篇語:重啟講述版,有兩個目的,就是聯接和分享,我們不能解決實質的問題,但會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如果你需要,我們也會給出作為旁觀者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大實話。我喜歡聽故事,更喜歡在各種故事里各色各樣的人。我最喜歡聽人說,“我都不知道我能干出什么事兒來?”這多美好啊,既絕望又孤注一擲,透著一股子狠勁兒,充滿無限可能。我想就是因為這一點點創造性,我們才能稱之為人,幾百萬年前我們才不選擇繼續蹲在樹上啃桃子,而是學會了用火吃烤肉。歡迎把你的故事說給我聽,我們敢于自黑自嘲,因為我們知道困惑是短暫的,哪怕成長的痛苦如影隨形,我們最終也能找尋到希望和美好。
12歲男孩兒的高跟鞋之惑
講述者軒軒(化名)記者劉冰
對于一個普通的12歲男孩兒來說,這個年齡正是全家圍繞獲得最多關愛的時候,可對于軒軒來說,父母離異后,父親以工作麻痹情傷很少回家,母親被新家庭限制徹底失聯,他就在如此大的家庭變故之下成了孤家寡人。當對母親強烈的思念轉化成壓抑的痛,他只能扭曲地尋找另一個出口——高跟鞋。
我叫軒軒,今年12歲,我把我的故事講出來,是希望跟我們家情況相似的叔叔阿姨們看到以后,能夠好好的對待你們的孩子。
我為什么被生出來,每當我討厭自己的時候,我就想,我爸媽當初也是因為喜歡對方才會結婚的,這樣想心里就能好受點兒,雖然后來他們倆過得并不幸福。我8歲的時候,他倆離婚了。法院把我判給了我爸,之后大約有一年半的時間我找不到我媽媽。
完全失去一個人的消息有多容易你知道嗎?我媽媽手機關機,我給我姥姥打電話,我姥姥什么都沒說,只聽見她在哭,就這樣我就徹底找不到我媽媽了。找不到一個你最愛的人是什么感覺呢,感覺就像做惡夢一樣,你心里面那樣害怕,卻安慰自己這都不是真的,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好好的一個人就消失了。我逃課去紅旗街,整天在商場里面逛,因為我最后一次和媽媽逛街就是來這兒的,我希望能夠遇見她。堅持了半個月我就放棄了,不是我沒有毅力,而是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我是不是被我媽媽拋棄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找到她,她也會裝作不認識我轉身離開的,我怕這一幕真的發生,我就再也不去了,我甚至害怕再見到她,從此以后我就不再鬧著要找媽媽了。
我不怪我媽,真的,我要是她我也會離開這個家的,以前我爸經常動手打我媽,有一次我去拉架,我爸還把我打了,那次我媽都瘋了,咬住我爸的胳膊不放,所以我知道我媽是愛我的。可我也知道,我爸也是愛我和我媽媽的,要不然他不會在離婚之后那么痛苦,也不會至今還沒再婚。
2012年10月21日,我永遠記得這一天,我放學走出校門,在那么多的家長中,一眼就看到了我媽媽,我拔腿就向我媽跑過去,生怕慢一點兒她又消失了,我媽一把抱住我,她從來沒有那么緊的抱過我,她什么也沒說,但眼淚掉在了我的脖子上,她哭了。
我媽媽在消失了一年半以后,再次出現在我面前,我能拉住她的手,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兒了。我們去紅旗街,媽媽給我買了很多衣服和玩具,又吃了很多好吃的。她跟我道歉,讓我原諒她,說她愛我。我說沒關系,我也愛你。可她不相信我真的沒有怪她,一直在不停地道歉,摸著我的頭又哭又笑。她哭我也忍不住跟著哭,她笑我也開心地跟著笑,只要她在我身邊,流眼淚都是件幸福的事兒。
媽媽說我就要有個小妹妹了,她懷孕了,就要跟年輕的叔叔結婚了。能感覺到她很幸福,那我也替她高興。
媽媽承諾以后每周她都會見我一次,不會再消失了,被媽媽拋棄的惡夢終于結束了。可一周后我再見到她,發現她臉上有淤青,我懷疑是年輕的叔叔打的,她卻說是自己洗澡的時候摔的。她騙不了我,這樣的淤青我太熟悉了,只是沒想到,離開我爸,她還要繼續承受另外一個男人的暴力。我一直想問我媽媽,為什么她就不能找個對她好的人呢。或者,她就不能只跟我一起生活嗎?我不能問,我知道,一旦問了只能惹她哭。或許這樣生活就是她的命,而我生在這樣的家庭也是我的命,我們都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一個12歲的孩子有這樣的想法,或許很多大人都無法理解,可我想說的是,我們早就比你們認為的要成熟許多了。
我的爸爸,他是做服裝批發的,生意做得很大,工作很忙,經常出差,很少回家。偶爾回來了,也只是給爺爺奶奶生活費,跟我是零交流。我爸媽離婚已經四年了,我爺爺奶奶還總是當著我的面罵我媽媽,我不愿意理他們,跟他們也是零交流。所以,我說我孤家寡人一點兒都沒錯。
我媽媽之前雖然承諾每周見我一次,可她的新丈夫不允許,她只能偷偷來見我,有時候隔兩三個月才能見上一次。我最大的盼望就是和媽媽相聚,只有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我才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就是不停地叫她媽媽,不是在夢里面,不是任何一個我幻想出來的時刻,能當面叫她媽媽,這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了。
我現在雖然只有12歲,但我的身高已經1.76米了,像個大孩子了。我害怕變成大人,怕經歷他們那樣的痛苦。可變化很快就在我身上發生了。
2014年6月13日,這一天徹底改變了我。那天,媽媽的新丈夫出差,小妹妹在她的爺爺奶奶家玩兒,媽媽把我接到她的新家,想要給我做頓飯吃。媽媽做飯的時候,我在衣帽間里,發現一柜子的高跟鞋,瞬間,我就被高跟鞋的味道吸引,我愛上了高跟鞋,因為那上面有我媽媽的味道。我偷了一雙媽媽的高跟鞋,這樣我就能在看不到她的時候,還能聞到她的味道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樣不對,可后來,我發現我變了。一周后,我在上學的路上經過一個早市兒,有人賣二手的高跟鞋,我買了下來,又興奮又恐懼地藏在書包里,從此,我就失去了控制。
我知道我病了,在我最痛苦的時候,我給外地的一位心理醫生打咨詢電話求助。她是一位成熟的女性,我問她,我可不可以叫她媽媽,她同意了。那通電話救了我,否則我可能就要尾隨某位女性,做出不好的事情了。
我現在的生活,怎么說呢,每月我爸給我5000元的零花錢,在同齡的孩子里,我就是小土豪,我有個小女朋友,我學習不好,可沒有人在意。我知道我患上了戀物癖,雖然在做咨詢,可未來不知道會變成什么樣,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早就已經知道了,我很難幸福,就像我的媽媽一樣。
中年男人和他的126雙高跟鞋
講述者飄零的人(化名)記者劉冰
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何總是寢食難安,夜半離家。妻子懷疑他在外面另外還有個家,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不能說的秘密,源自于他那126雙高跟鞋。
你就叫我飄零的人吧,我就是一個沉迷于自己病態癖好,深切自責,又無力自救的人,這樣很貼切。我今年42歲,是個生意人,資產兩千多萬,不多也不少。我有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妻子美麗賢惠,女兒聰明孝順,可我并不幸福。
我是一個戀物癖,我喜歡女人的高跟鞋,特別喜歡那種黑色、露腳面、矮跟兒的皮質高跟鞋。我第一次發現自己有這種癖好,是在2003年,那時我30歲剛結婚,我的妻子是我店里打工的服務員,原本以為婚后生活應該是濃情蜜意,可我和我妻子卻在磨合期里打得雞飛狗跳墻,偏又趕上生意遭受挫折,原來的合伙人跟我拆了伙,我把唯一的住房低價賣了,才勉強接下原本的生意。那段時間,我和我妻子只能住在店里,壓力特別大,頭發大把大把掉,我又苦悶又恐懼,卻無處傾訴。我像一個馬上就要被撐爆的氣球,只等待一根刺破我的針,好得以解脫。就在這個時候,我看到一位女客戶穿著一雙露腳面的黑色高跟鞋,我立刻有了沖動,壓抑的情緒終于找到了出口。從此我就愛上了高跟鞋。
這幾年,網購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了,我也可以在網上輕松買到品質很好的二手高跟鞋。不同的高跟鞋有不同女人的氣味兒,這也是我癡迷的原因。如今,我擁有126雙高跟鞋,我把它們分別藏在保險柜、車后備箱、庫房,我絕不能讓我妻子發現,我需要維護我的家庭。
生意越做越大,壓力也越來越大,我跟我妻子也早已貌合神離。如今唯一能安慰我的就是我的高跟鞋了,有時候我太累了,就偷偷到庫房,打理每一雙高跟鞋,就像是在跟不同的女人約會一樣,每每這個時候,就是我最放松的時候。我依賴這樣病態的需求,卻又在過后深深自責,在這樣的撕扯中,我倍感焦慮。
7月2日那天,我妻子忽然問我車后備箱帶鎖的箱子里裝的是什么?那里面放著我最喜歡的四雙高跟鞋,我編了一個謊話給搪塞了過去。一般情況她不開我的車,也不會注意這些,肯定是聽了她朋友老公有外遇的事兒,回來排查我。或許我慌張的神情引起她的懷疑,第二天她非要我當面把箱子打開。多虧我半夜趁她睡著,偷偷把鞋藏了起來。箱子里什么都沒有,我妻子還不死心,半個多月了,我妻子對我二十四小時監管,話里話外的懷疑我在外面另外有了家。
不知道是不是妻子的施壓變相刺激了我,我的戀物癖越來越嚴重了,有時候內心的渴求能讓我半夜離家,不顧妻子是否起疑,必須去摸一摸我想著的那雙高跟鞋。
我妻子最近突然對生意感興趣了,進貨出貨她都要參合一下,這樣一來,庫房又不安全了,我只能在五馬路附近租了一個四十多平的房子專門放我的高跟鞋,我偷偷摸摸,像老鼠搬家一樣,一批一批地把這126雙鞋,搬到了一起,這樣才稍微覺得安全。
前兩天,我半夜做了一個噩夢,夢見我妻子發現我藏鞋的房子了,我被嚇醒,醒來時一身冷。
我很痛苦,我知道我以后還是會買高跟鞋的,我還會在病態的心癮和自我厭棄中分裂掙扎,想到這兒我就感覺未來無望,我到底應該怎么辦?
問診心理醫生
由于軒軒和飄零的人情況過于特殊,本報特采訪長春大愛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咨詢師尹航,希望能給他們倆或者是被同樣問題困擾的人們,以專業有效的解答。
記者:離異家庭,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降低家庭破裂對孩子的傷害?
尹航:離異家庭里常有的一個誤區是父母中的一方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庸品。若控制孩子不準見另一方的話,孩子會陷入深深的分裂和痛苦中,孩子的本性是忠誠于父母雙方,爸爸媽媽若是矛盾不和諧,這樣的孩子最易陷入精神危機。家長要告訴孩子,我們離異是雙方的感情出了問題,在尊重彼此的情況下做的分手選擇,但對于孩子的愛是不變的,爸爸愛你,媽媽也愛你,不管爸爸媽媽之間發生什么,永遠都愛你,這樣孩子就不會困惑和委屈。要盡可能多的陪伴孩子,用愛來療愈孩子的精神創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性教育格外重要。比如由兒子和媽媽組成的單親家庭中,媽媽要格外注意穿著不要暴露,換下的內衣要及時清洗,兒子在家時,盡量也不要把男伴帶回家中過性生活,不要讓處于青春期的兒子有性幻想和偷窺的機會。單親家庭要樹立規則意識,不可以在家里暴露身體,不可以在同一張床上休息,長輩和子女洗澡時都不可以隨便進入等。
記者:戀物癖的成因是什么?戀物癖能根治嗎?
尹航:每一種癖好的背后都和精神上的缺失有關。在許多個案中我發現,戀物的癖好背后通常都隱藏著童年時期一位特殊的女性,當年可能是一個妖嬈的女子挑逗過那個小男孩,讓這個男孩形成了性興奮的記憶鏈條。當壓力過大時,壓抑的部分就凸顯出來,尋求性的快感和突破口來緩解壓力。戀物癖這種行為,在壓力變大的情況下,會變得更加嚴重,通過對異性的高跟鞋、內衣褲等來緩解性壓力,但過后又感到后悔、焦慮、緊張和不安,有改過之心,無改過之舉。通過心靈療愈、厭惡療法、認知療法、心理疏導是可以根治戀物癖的。
尹航:長春大愛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擅長處理婚姻情感、子女教育、厭學棄學、抑郁失眠強迫等問題。
微信1313447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