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參加了anyway.fm在北京組織的線下活動。最后階段的問答環節讓我收獲最大,因為問題大多是一些新手問題,而回答者是5位設計界老司機,而且老司機之間還有一些觀點上的碰撞,這樣一種思想上的交流確實帶來很多火花,捕捉了一些,記錄在下。
互聯網崗位的準入門檻降低,但未來會兩極化,優秀的產品、設計師很少
這個觀點最近在很多地方都見過。
- 微博上很活躍的“純銀v”一直就認為好的產品經理是“有價無市”的,大部分產品經理都很平庸。
- 知乎上一個問題產品經理的未來在哪里?中一個高票答案也提到“產品經理的未來在細分領域”。而要想在細分領域達到專精,則需要很長時間。
以我最近查看產品經理的崗位來看,確實也是這樣一個趨勢,各家的招聘里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經理”,“高級產品經理”的崗位,而是“搜索產品經理”,“用戶體驗產品經理”,“策略產品經理”,“數據產品經理”等細分的崗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已經開始分化,進入細分的專業領域。未來會更多地和細分行業、領域結合。
設計師很多都在考慮走專業道路還是管理道路,這是現在的行業太年輕,誘惑太多
在一個微信群里了解到的現狀是,國外的設計師覺得設計師能一直做下去,心安理得的把設計做透。而國內大多人設計做到一定水平后,都會考慮轉管理。因為大家做管理之后,了解到的全局性的東西會更多,考慮的會更多,然后你就可以成為合伙人,去創業。
也就是中國目前的互聯網很年輕,發展很快,讓大家看到了很多機會,有很多誘惑。
當然,嘉賓也提到,這兩種路徑都沒有不好。
free lancer最重要的是協作
現場有很多人提了關于free lancer的問題。看來設計師這個職業確實有不少free lancer。
eico design的張偉提到了對free lancer最重要的是協作,而且是橫向協作,不是縱向協作。你不需要一個專門切圖的,一個專門做動效的,因為這些你都自己都可以搞定。但是你需要與更多其他崗位/職責的人協作,因為這些是你不會的,例如代碼、營銷等。橫向協作就是跟別人進行有效溝通和價值互換。
你了解的細節越多,你就越能統籌全局
這是錘子設計師的觀點。在公司里邊,也需要跟很多的人協作。這時候你不能僅僅限定于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更多的去了解別人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溝通,要去學習身邊合作最密切的人的技能。你可以去了解算法,了解業務邏輯,這樣才能更好地做設計判斷。
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
這是針對觀眾“方法論”相關問題的回答。現場的設計師好像都不太喜歡宏大的方法論,而更強調解決問題。他們更傾向于認為“方法論”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存在的,而且是解決完問題后的回溯與總結。在前期探索的時候,記住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方法就是水到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