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我的村莊,鳥鳴田野間,不聞車馬喧,麥田濃綠,油菜金黃,蜂蝶鬧嚷。蓬勃與空曠靜靜對峙著,時光緩緩流淌。一天天、一年年,舊日的鄉鄰一個個漸漸老去、凋零,村莊就這樣緩慢而堅定地改變著……
? ? ? ? ? ? ? ? ? ? ? ? ? ? ? ? (一)
? 按家鄉風俗,“冇胡爺”過“四七”了。“冇胡爺”家住我們斜對門。在我們的方言中,“冇”是沒有的意思,發“末”的音。他在村里輩分高,加上胡子少,因此村里人大都稱為“冇胡爺”,不過叫法不同。跟我父母平輩的人論起他來常稱“他冇胡爺”,我媽經常對我們稱“你冇胡爺”,我們這一輩乖乖地叫他“爺爺”。
? ? ?“冇胡爺”70歲了,是得肺病去世的。肺病是2007年得上的。那時已經有新農合政策了,每人每年交10元可以參加合作醫療保險。“冇胡爺”和他老伴身體都倍兒棒,覺得參加醫療保險是白花錢,就沒參保。誰也沒料到,他那么棒的身體突然就得了肺病。病雖險,卻不太重,住了一兩周院后就出院了。有了這次經歷,“冇胡爺”第二年就早早交了保費。
? ? ?“冇胡爺”老兩口總是節儉得讓人不可思議。他們住的是危房改造中蓋的兩間石棉瓦房,夏熱冬冷。吃的菜大都是自己種的,肉是女兒們送來的,有時候咸菜夾饅頭也能湊合一頓飯,村里的商店和和門口的小商販誰也別想輕易掙到他們的錢。那年村上修街道籌資,每人100元,“冇胡爺”硬是沒交那兩個人的籌資費。最后村里的街道都修完了,唯獨他家門口那條路拖了幾年才修。他生病后為不給女兒添負擔,不聽女兒們的勸告,執意下地干活,他和老伴依然自己種地,自力更生。而他的肺病似乎也會“看客下面”,對這位頑強的老者沒什么大影響。
? “冇胡爺”這次病發得突然,并發癥來勢兇猛,發病二十多天后因臟器功能衰竭而離世。
? ? ? ? ? ? ? ? ? ? ? ? ? ? ? ?(二)
? ? ? 我家最早的鄰居是西建哥一家。按年齡,西建哥是我的父輩;按村里的輩分,我叫他“哥”。西建哥個頭不到一米七,筋骨有力,一頓飯能吃一盆黏面,把一百多斤的麥袋子扛得呼呼生風。在我心目中,西建哥是“鐵人”,是力量的象征。
? ? ? 三十年前,西建哥的妻子因為腦血栓留下了后遺癥,半身不遂,從此家庭的重擔全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家里人口多,溫飽之外略有節余。他家當時住著破舊的土坯房,宅基地只有一間半寬,當地俗稱為“間半莊子”,窄得住不開。這時,西建哥已經買到了廢棄村小學的一塊宅基地。為省費用,他在農閑時節,獨自一人用架子車拉土墊莊基,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硬是把一塊不小的莊基地從深坑墊成了高臺。經過多年奮斗,西建哥一家終于搬進了新房子里,也背上了一屁股債。西建哥過日子不惜力,種棉花、種辣椒、栽梨樹。天熱的時候,下地的人都回家避暑了,還常常能看到西建哥光著膀子在地里除草施肥、理蔓整枝,脊背曬得黝黑,肋骨條條分明。
? ? ?西建哥拖著一家人,終于熬到孩子長大成家了。西建哥支持兒女都出去打工,自己照舊干著家里地里所有的重活。后來,日子漸漸好過了,他家連續添丁進口,又準備加蓋房屋了。
? ? ? 前年聽說西建哥突然得病了,是癌癥。我當時聽了沒反應過來,從記事開始,時隔多年,他的“鐵人”形象印在我腦子里。這一刻,我驀得明白,“鐵人”也是血肉之軀,也要承受生老病死。手術結束后,西建哥成了全家重點保護的病號,子女辭了工,從外地回來照顧他。西建哥終于被迫過上了清閑的日子。
? ? ? 豈料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西建哥就在一次例行體檢中出了狀況,撒手人寰。那年他剛滿60歲。
? ? ? ? ? ? ? ? ? ? ? ? ? ? ? ? ?(三)
? ? ? 秀芳嬸家在我家右前方。她近一米七的個頭,在一群大娘嬸嬸中鶴立雞群,在家門口一說話整條街都能聽見。
? 秀芳嬸有兩個兒子,都早早出外打工了。2006年,大兒媳懷孕后,留在家里由秀芳嬸照顧。秀芳嬸那年才40出頭,剛升格為婆婆又要升級當奶奶,喜事連連,高興得不得了,盡心盡力照顧兒媳婦。怕影響兒媳婦繼續外出打工,孫女出生后,沒讓吃一口母乳,秀芳嬸年輕體壯,沒日沒夜照料著母女倆,幾個月后兒媳婦就留下孩子打工去了。秀芳嬸日夜操勞,一把屎一把尿拉扯著孫女。那時她的二兒子還沒結婚,她和男人還要抓家庭經濟,一邊種著大棚甜瓜,一邊照顧孫女,忙得不可開交。一季下來,秀芳嬸就瘦了兩圈。
? ? ? 孫女剛上幼兒園,二兒子又有了孩子,也把孩子送回家來,由秀芳嬸照顧。秀芳嬸和男人也顧不上抓家庭經濟了,焦頭爛額地照顧著孫子孫女。好容易把孫女帶到上小學的年齡,大兒子兒媳打工頗有成就,接孫女去一線城市上學了。
? ? ? 清明節我回家沒見到秀芳嬸,聽說她大兒媳剛生了二胎,她又去大兒子居住的城市照顧兒媳和孫子去了。二兒子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由秀芳嬸的男人獨自一人在家照顧著。
? ? ?秀芳嬸今年50出頭,依然奔波在照顧兒子媳婦孫子孫女的途中。
? ? ? ? ? ? ? ? ? ? ? ? ? ? ? ?(四)
? ?這就是我的鄉鄰。祖輩人畢生在土地上勞作,節儉到吝嗇,居住陋室、粗茶淡飯,他們已漸漸凋零;父輩人打拼一生,中年過后再次積聚余力,支撐著子女離開土地尋夢未來,他們在慢慢老去,有的已經過早離開。
? ? ? 這又不止是我的鄉鄰。我的村莊是西部地區最普通的村莊,這樣的村莊成千上萬。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村莊里,您的鄉鄰、他的鄉鄰中,該會有千千萬萬的這樣的人吧?年邁的“冇胡爺”們反復折騰腳下的土地,清苦一生,模模糊糊地期待著幸福的遠景。“西建哥”們想法變多了,在土地上折騰出了一些花樣,用僅有的力量,匆忙讓子女逃離土地。年輕一些的“秀芳嬸”們眼界開闊了,早早做出打算,讓子女離開土地,殫精竭慮幫子女穩固著后方。也許,這是當下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的一種普遍生態。
? ? ? ?幸運的是,村莊默默無語,用寬厚的胸膛哺育著、接引著一代又一代。新的一代在漸漸成長,舊有觀念和生活方式在悄悄地嬗變,新的生活方式正在醞釀、生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