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于我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心理重建的重要一年。這篇當做是一個儀式,和過去的自己告別,從此開始新的生活。
要說2016,我必須得從以前的自己說起,從學生時代起我就是那種可有可無的女生,是那種迅速淹沒在人群中的普通人,成績平平相貌平平,在學校里中不溜的人就有義務死氣沉沉,我習慣了做中等生但不知何故心里卻總藏著不滿,一心堅定的認為受歡迎的人都是嘩眾取寵或過于命好。
后來上大學了,自然而然成了一個很應景的角色,過著麻木生活,習慣了和閨蜜喋喋不休抱怨生活,習慣了下課后就窩在床上吃垃圾食品看無聊的電視節目,習慣了整天抱著手機,把微博刷到不能再刷,將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一遍又一遍。懶惰的氣場慢慢吞噬我的內心,使我越來越心胸狹窄,越來越自卑、軟弱和敏感,對人生越來越懷疑,對未來越來越懈怠。
后來我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自己,也曾試著改變,可從來沒在一件事情上長久的堅持過,我說我想考英語四級,就成套成套的買書,拿起一本斷斷續續翻了不到三分之一就束之高閣;我說我要考一個教師資格證,我就開始為其做準備,網上是我的學習園地,可是堅持了三天就想刷刷微博逛逛淘寶;我說我想減肥,下了keep,跟著練了一次,大姨媽駕到就再也沒有打開過,對于自虐式的堅持與努力我從不認同,我理解不了那些給自己的生活增添種種約束的人,在我的觀念里,努力應該適可而止,我不想把自己搞的那么累,我口中的每一個借口和身上的每一寸贅肉都是同生活妥協的標志。
有人說成年后有兩種人,一種是成熟,一種是老,而二十出頭的我已然成為后者,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苦大仇深,我漸漸意識到我所有是生活方式雖然算不上惡習,但絕不是好習慣,而我有相當一部分不快樂來自于這種不良習慣帶來的心靈空虛,而真正讓人變好的選擇都不會太舒服,懶惰和空虛讓我的生活不受控制的走下坡路。越來越討厭這樣的自己,更不希望我將來的孩子成為這樣的人,我甚至害怕有一天我的孩子會惡狠狠地對我說:你都沒有做到憑什么要求我?那樣我將無言以對......
所以,2017年,我將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我將做一個全面的計劃。具體計劃,請期待我的下一份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