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想學即興伴奏,有沒有那種一套上去就能彈很多首歌的套路?能教教我嗎?
嗯,沒錯,這個是我最近解答次數最多的一個問題。
那么究竟即興伴奏有沒有套路可以學習呢?
答案是必須有啊!
(一臉期待地)再問,那是什么套路呢?
(一派高深地)再答,最大的套路必須是:
沒
有
套
路
啊
!
——0——
其實這是很多初次接觸流行鋼琴、或者是有一定鋼琴基礎想學即興伴奏、也可能是沖著流行鋼琴速成的朋友們的想法。那這個想法對不對呢?我們暫且把對錯丟到一旁,先看我舉一個例子吧:
假設某君想學英語,他沒有任何英語方面的基礎,他的要求很簡單,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與外國友人交流的水平,于是去找老師,并且問老師,有沒有一些語法套路,可以讓我無論怎樣都能與外國友人對答如流?
這個提問看著有種換湯不換藥,并且透著一股異常熟悉的味道吧?沒錯,如果我們把英語換成即興伴奏,把交流的需求換成是彈奏,就是開篇我所提到的問題。
想想我們學習母語的過程:從出生開始只會哭,到后來會咿呀學語,再到后來能夠發出簡單的單音,模仿身邊人說話的語音語調,詞組,簡單的句子,再到有簡單邏輯的意群……
在我看來,如果說學習語言的過程,是單詞、詞組的積累,再到句子的表達是必經之路,那么音樂作為一種“語言”,它必然也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蓋一個房子,那么你說,是房子的框架重要,還是水泥磚塊重要?肯定兩者都同等重要!如果只有水泥磚塊砌一個房子,好歹還能擋一下風擋一下雨擋一下太陽,還能開個空調;但是如果想要再多蓋幾層,那不行,沒有框架的支撐,房子肯定很快就會因為承受不住更多的壓力而塌掉(這樣就沒有住啦);而只有框架的房子,住進去不檔風不檔雨不擋太陽不擋老鼠蟑螂蚊子蒼蠅,冬天冷得瑟瑟發抖要結冰,夏天還沒法開空調,誰要住?
學習即興伴奏也是這個道理。假如你能夠彈出旋律音,那起碼還積累了一些用于彈奏的旋律素材(這里指歌曲的旋律音),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慢慢地了解即興伴奏的原理,把左右手搭配起來就好了;如果一開始沒有旋律素材,馬上就告訴你有什么套路,有哪幾種,但是你一個可以用以堆砌的旋律音素材都沒有,那么學習套路的意義又是什么?你就只有和弦套路,頂多砸砸柱式和弦上個彈唱,還不算你有沒有用轉位和弦,要不然手對和弦的掌控不在一個把位上,不停地要跳來跳去也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這樣就會陷入為了學習套路而被套路的陷阱里。
——學習流行鋼琴/即興伴奏的正確打開方式?——
其實學習方法無所謂對錯,適合自己的,能夠學到東西的,就是好的。在這里主要談談我個人的經驗吧。曾經我也是只能聽到旋律音,不知道左手該怎么編配和弦。尷尬的事情發生在音樂課上,音樂老師說你上來彈琴吧,練習曲也可以。結果一個不留神彈了當時大紅的《東風坡》的旋律音,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配和弦,成為了我終身難忘的事件之一。
后來通過以下兩個主要方法,流行鋼琴即興伴奏水平蹭蹭地提升。
1.積累是王道,是上上策
這里所說的積累,不僅指旋律素材的積累,還有整首流行歌曲彈奏的數量積累。
多去優秀的鋼琴譜網站,如蟲蟲鋼琴網,去下載優秀扒譜人制作的鋼琴彈奏譜拿來練手(無論是原版還是簡易版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去選擇),也可以買流行鋼琴合集出版的書本,前提是你要買到好的……前期只求量的積累,不求套路,可以選擇經典的流行歌曲,也可以選擇時下膾炙人口的歌曲,總之,沒個50首,就不要想套路的事情。
2.比對學習,進步神速的方法
有了量的積累之后,就可以進入第二個步驟了。這里其實可以分兩個階段,如果嫌第一個階段驟麻煩,也可以跳過第一個階段直接進入第二個階段。不過我個人還是建議按步就班來。
STAGE 1
到了這個階段,建議學習一下基本樂理,要求不高,李重光的基本樂理教程看到三和弦及轉位基本上就夠用了,有看不懂的地方再上網搜,或者繼續往下看到七和弦。把前面彈了積累下來的歌曲,全部換成首調,然后標記好左手彈和弦的初始音是哪個,結合和弦的其他音,推斷出這里用的是幾級和弦(在經典和聲理論中的說法叫功能和弦,流行音樂中用以標記和弦時二者皆可,并無太大沖突)。然后你會看到,你彈的50首歌曲當中,起碼有5首都是同樣的和弦走向,也就是俗稱的“和弦套路”;也有可能是幾首不同的歌曲當中有相同的“和弦套路”。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聽音樂時,聽著某一首歌會覺得某個部分與另外一首歌很像的原因所在;也是近年來各種音樂節目我們聽到的不同的歌曲能夠串起來的根本原因之一。
(彈了50首歌,我覺得應該把12個大調都彈完了,有基本的熟悉感了吧?這樣在進行到階段2時會更輕松。不要偷懶用電鋼的臨時升降調功能,如果不對12個大調熟悉,當你彈到需要升調或者離調的地方時,會異常痛苦)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歌曲寫作的方法,據我了解有兩種:第一種是先有旋律(有時會搭上歌詞一起),這種情況一般在采風(在一個地方采集當地特色的音樂的一種活動)的時候見得較多;也有可能出現在作曲人身上(會寫歌并不代表會寫和弦啊,各位),通常只有旋律音,需要后期再編配和弦。這種時候,“和弦套路”發揮的程度是中等指數,因為旋律是可以千變萬化的,不需要依據和弦的走向來寫,隨心隨性發揮就好。第二種是直接用“和弦套路”來寫歌。我們看到的報導“XXX半小時寫一首歌”“XX歌只用來XX分鐘就一氣呵成”這種,我覺得,基本上都是用“和弦套路”來寫的。有經驗有樂感的人只需要彈幾個簡單的和弦,然后再根據這些和弦的走向來寫出對應的旋律,即不容易出錯,也能與和弦構成聽覺上舒適的感覺。2000年左右的港臺流行歌曲都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和弦套路,扒著扒著譜你就會知道,有了和弦套路,再填上歌詞,寫歌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STAGE 2
在經歷了階段1的分析類比歸納總結之后,操作階段2完全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找一首之前沒有彈過的歌曲(難度建議不要去挑戰爵士,現在離爵士還遠著呢),然后能夠在書本上或者網上找到對應的譜子,按著下列順序來操作:
1)先自己聽歌曲的原版(為什么不是原曲,因為現在改版歌很多啊,你懂的,要彈的是哪個版本就去聽哪個版本),然后試著把和弦扒下來。有了階段1的過程,譜子扒下來不是難事,因為你會聽到某一種熟悉的和弦走向,然后通過在鋼琴上親自彈出來,與歌曲進行比對,標記好和弦。
2)拿出網上找到的譜子,與自己扒的譜子進行比照,看看自己是對還是錯。如果經過耳朵聽覺驗證/論壇求助/書本對照證實是自己錯的較多,那么多點去扒譜吧,慢慢積累總會進步的;如果你發現找的譜子/書本錯了,那么證明他們的確是錯了,恭喜你,你小試牛刀邁出了成功的一小步,但必須戒驕戒躁,持續進步,因為當三和弦全部進化成七和弦之后,更多的挑戰在等著你……
在這里有個小小的建議,在扒譜的過程當中,不要理所當然地把歌曲套到某一種套路里面去,因為無論是以何種方法寫出來的歌曲,旋律都是有走向的,它可以按照套路走,也可以不按照套路來走,我們要做的,僅僅是把聽到的和弦記錄下來,然后通過樂器去驗證正確與否就行了。大萬闊斧地改編這種事情,還是等到積累了上千首歌,順便把流行音樂的根源——爵士音樂給啃一下再做比較好。
最后建議,多點和別人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是真理,當你還在為自己扒了百來首歌而沾沾自喜時,你永遠不知道別人已經達到了什么樣的境界。虛心請教,進步更快。
學無止境,跳出那口井,做一只旅行青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