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兒帶她的小伙伴在家里玩,倆人玩的很開心。不知道什么原因,婆婆跟女兒有矛盾,摔門走了。
我在旁邊這屋里睡覺,聽的斷斷續(xù)續(xù)的。
好像是女兒的玩具忘在那個(gè)小朋友家了自己不知道,回家來找。婆婆把東西看的特別重,說她是傻瓜。
原話是這樣的:你就是傻瓜,傻瓜,你就是傻瓜。打死你。
然后對孩子真的動手了,估計(jì)不會打的很疼。
孩子一開始沒搭理她,后來可能聽的多了,煩躁,就開始還擊了。
她回?fù)裟棠蹋耗闶巧倒?,你是傻瓜,打死你,打死你,打死你,打死你?/p>
然后對奶奶打了好幾下。
就聽到奶奶生氣的說:你這熊孩子打人干嘛。管不了你了嗎。
女兒繼續(xù)說:你是傻瓜,傻瓜,打死你,打死你。
奶奶很生氣,摔門出去了。
女兒到我這邊來理直氣壯的說:奶奶回老家了,再也不回來了。
我問:你為什么打人?
她很委屈:是她先動的手,她先罵我的。讓她走吧,再也別回來了。
這孩子真的生氣了。
奶奶也生氣了。
我在這邊聽著,感覺就像兩個(gè)小孩子在吵架。今天幸虧我不上班,如果家里就他們兩個(gè)人的話,她們倆肯定打起來了。
我有點(diǎn)理解孩子,如果是我的話我也可能這么做??偸潜涣R笨蛋,還動手,不還擊才有問題。
當(dāng)然這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她六歲,還不能分清什么是孝順,禮貌,但是被欺負(fù)了還手,這是本能。但我需要教育她應(yīng)該怎么面對沖突。
婆婆那邊滿肚子委屈,她覺得這孩子白疼了,白眼狼。但是她沒有看到自己的模式,是她先無理,先動手的,是她把孩子激怒了,最后卻怪孩子白眼狼。典型的受害者模式。
我這個(gè)“中間人”要做什么呢?婆婆生日出門一定是給公公打電話去了,抱怨這孩子白疼了,一點(diǎn)不懂事。她如果不來找我就算了,我就當(dāng)沒發(fā)生。
跟我抱怨,我就讓孩子給她道歉。
前提是我得提前跟女兒說好,跟她分析清楚,別人是打了她了,但是她也還手了。雙方都應(yīng)該道歉。讓女兒給她道歉。
現(xiàn)在婆婆回來了,還在生氣呢,我知道,她這性格肯定會生氣的,不生氣就真讓我刮目相看了。但,那是不可能的。
每個(gè)人都有自己的命運(yùn),能不能想通,就靠她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