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三件事
“三件事”格式很簡單,可以記在本子上、發(fā)朋友圈或微信群,如下:
#每天三件事# 1/100 今天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小確幸+昨日收獲
小確幸(細小而確定的幸福):每天做一件讓自己感到幸福的小事,即使是5分鐘,也能讓你對全天充滿期待。
這樣,每天一個“三件事”,就能讓你既有成功感,還有幸福感。
1、早上想
進階選手可以考慮臨睡前去做
2、寫下來
真正的重要的事被一拖再拖而帶來的內(nèi)疚感,比本身不做這個事情的損失好像還要大。
3、發(fā)出去
收益:
(1)公眾承諾帶來的執(zhí)行力——今日事今日畢,指哪打哪不貪多
(2)獲得寫作和資源
(3)帶來領導力
世界上有重復的三件事嗎?
林小企:假如每天的三件事都是一樣的,要如何去寫呢?
這正是結果思維下指出的 “做事思維” 和 “結果思維” 的區(qū)別。
放在訓練中,就是 “練習”和 “刻意練習” 之間的區(qū)別。運動員每天的訓練時間、內(nèi)容可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每個動作都有清晰的目標和結果,有些用來恢復,有些用來維持水平,有些用來突破極限。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你的每一天又怎么可能完全“一樣”呢?
即便每天的目標都是抄英語、讀書、運動,那么今天與昨天“抄”、“讀”背后你追求的結果到底是什么?多記了幾個單詞?又有哪些新知?
如果你正在做一個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長期項目,那么,今天和前一天相比,項目有沒有推進1%的進度?
再強調(diào)一次—— 只有“以終為始”,我們才能準確衡量自己到底做到了什么,才能擺脫焦慮型學習的困境。“每天三件事”其實是要完成當天最重要的三個目標和交付的結果,而不是機械地為做而做,為學而學。
請叫我小鍋:“三件事”是寫自我提升方面的,還是可以把工作上的事也寫進去的?
先說技術層面,應該都寫進去,然后思考近階段什么是最重要的事。
再深一個層面,不知你發(fā)現(xiàn)沒有,在潛意識里,你也許把“自我提升”和“工作上的事”對立起來。事實上,并不是。
如果沒有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干巴巴的沙漠
劉蓓:在寫#每天三件事#的過程中,竟然發(fā)現(xiàn)自己在小確幸方面寫不出來。
早就在這等著呢!我就等人問這個問題——大部分人把自己工作設計得相當好,效率奇高,愿意花2小時去做復雜的學習和筆記——卻很少花5分鐘時間,思考和設計怎么讓自己幸福點。
“小確幸”源自村上春樹的隨筆集《蘭格漢斯島的午后》,意為 “微小但確切的幸福” 。“小確幸”的范圍很廣,沒有具體的指涉。在書中,村上說,當他把洗過的干凈內(nèi)褲折好、整齊擺放在抽屜中,就會感到一種微小而真確的幸福。
每一個“小確幸”持續(xù)幾秒至幾分不等。它可以是你吃到喜歡吃的冰激凌,可以是在“雙11”買到之前想買的一個東西,可以是無緣無故送一個禮物給想送的人,可以是給父母親一個特別的電話……
你可以在網(wǎng)上搜索“幸福清單”,就能找到一堆幸福清單。還有本書叫做《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費的》——里面每一頁都是小確幸。
你得學會這個技能。世界變化越來越快,上升也下降。上升的時候你需要成就、學習,下降的時候,你需要點兒幸福。再說,幸福真的是件高性價比的事。
村上在《蘭格漢斯島的午后》的最后寫道:“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像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三件事”與前面講過的自我管理工具的結合:
1、寫“三件事”之前,先“清零”
2、做“三件事”時,用WOOP和“加減乘除”
碎片時間思考,大塊時間執(zhí)行。
Yujie:“三件事”里總有那么一兩件,一拖再拖,一直完不成,怎么破?
回答:
你應該停下來,專門研究下它為什么會滲透?通常原因有三個:
1、“不想”,是心里沒有真正重視;
2、“不能”,是你重視了,但能力和資源不夠;
3、“不應該”,問題不在你,環(huán)境不允許你做。
應對措施:
1、破“不想”
(1)靜下來想想,不做這件事情會有什么壞處?你是不是可以承受?
(2)告訴自己不需要那么完美,先開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3)還有兩種情況:
這是不重要。要么果斷刪除,短期不去想,等它冒出來的時候再說。
這事真的很重要。那么用“吞青蛙法”。一般來說,早上精力最充沛,可以安排兩個小時做最難的那件事。解決之后,接下來一整天都會很輕松。
2、破“不能”
(1)細分目標,降低難度。
(2)找到一個啟動點
(3)使用番茄鐘
3、“不允許”的可能性
(1)空間不允許。如果是因為環(huán)境太吵,沒法做事,那就換個環(huán)境。
(2)時間不允許。這屬于內(nèi)因,可以從前面兩點找到具體的原因。
(3)人不允許。如果不斷被人打斷,那么直接和他溝通,說清你的訴求。
總之,目標滲透并不是一件壞事情,它能幫你看清想象中的自己和真實自己的差距。找到差距,合理歸因,所有問題都能一一解決。
啞啞媽的思考:
在“橙子成長聯(lián)盟”上堅持打卡了近一個月,后來放棄了。現(xiàn)在想來,為什么會放棄呢?因為我僅僅把它作為今日事今日畢的一個時間管理工具,踐行一段時間后,覺得原本已經(jīng)在使用的時間管理工具足夠了,就舍棄了三件事打卡。
我的三件事打卡,沒有與人互動,沒有給自己帶來跟多的收益,也就談不上自我管理了。
下一步行動計劃:即日起,每天將三件事打卡,發(fā)布到2個微信群里(已經(jīng)選定),堅持一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