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提高心性正是人生的目的所在,正是賦予人生意義的行為。
人的一生會面對很多場景,有挫折,也有成功。
很多時候,我們常聽說某某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看了什么書、上了什么課而帶來巨大改變。
其實,人之所以成為什么樣的人是一個復雜問題。
這與每個人從小到大所處的環境、個人基因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因為,所處的環境會讓人形成自己做事的習慣,從而做出讓世人所看到的成績。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所以人只是因為某件事情的負面影響,而走上邪惡的人生之路,這樣的觀點是不成立的。
只有長時間在一種環境中生活,才會形成一個人后天的本性。
特別是小孩6歲以前所處的環境可能決定了這個孩子的一生。
稻盛和夫指出的這段內容,讓人擁有美好心靈,是指一個人符合道德準則,是每個人一生必然的追求。
這樣的人生,讓人沒有傷害他人之心,做到坦蕩的生活,從而過上幸福的人生。
因之,不管在生活或工作中,不管你做什么決策,都有善念與惡念之分,出發點不同,其結果也會有天壤之別。
擁有美好心靈的人不一定能夠獲得物質上的成功,但是一定能夠獲得幸福。
思考:
你向往的美好生活是什么?為此,你做了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