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兒保專家蔣競雄博士曾介紹說,韓國在10年前就提出要“讓每個孩子多長高5厘米”,從孩子出生就有專業醫師指導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長高,現在韓國男女平均身高比我國高3-4厘米,韓國明星金喜善、張東健等都是在經過專業身高管理后才進入了演藝行業。
在中國,不重視孩子身高成長的家長幾乎沒有,但很多家長僅僅只是看孩子當前身高是否及格或達標,而不是根據一個合理的期望身高來進行科學管理。
很多家長在孩子身高方面,只看孩子當前身高是否及格達標,這僅僅能判斷出孩子是否存在疾病問題或發育障礙,只有聽天由命,能長多高是多高,等到骨骺閉合再想長高,醫生都無能為力!每一個家長首先都應該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對孩子的期望身高是多少?”
確定合理的期望身高目標后,家長接下來應該管理好以下三個維度:長高體質、長高速度、長高時間。好比一顆小樹苗的長高,長高體質提供的是良好基礎的優質土壤,在這個基礎上,每年讓小樹的生長速度相對更快,生長時間更長,小樹苗最終才能變得更高。
那么,基于這個原理,如何計算出自己的孩子是否能長到期望身高呢?
例如,小磊期望身高是180cm,目前身高(或預測成年終身高)160cm,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計算出他要達到期望身高的落差是20 cm。在假定小磊長高體質良好的基礎上,如果他的剩余長高時間只剩下2年,那么小磊每年的長高速度必須要達到10cm,剩余2年長高20cm,才能實現最終理想身高180 cm。
但問題是小磊實際的長高速度只能每年達到6cm,在剩余2年里只能長到12cm,最終是難以達到期望身高的。因此小磊如果想要達到期望身高,就必須采取手段加快生長速度或延緩剩余的長高年限,才能盡可能長到他的最終身高。
通過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看到進行兒童身高管理,首先要做好精準的評判,需要進行長高潛能及風險評估,了解以下4項因素:
1、孩子未來能長多高,與期望身高的差距有多少?(終身高總落差)
2、孩子還能再長幾年?(剩余長高年限)
3、孩子現有長高速度是否能達到理想身高所需的速度?(長高速率)
4、是否存在影響孩子理想身高達成的自身體質風險因素?(長高體質)
精準評估出上述4點,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制定達到理想身高的具體方案。
長高就像一場馬拉松,過程中的努力和堅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身高不理想,家長們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幫助孩子提升生長速度,把握好有限的長高時間,必要的時候要及時就醫,由醫生指導科學助長高,讓孩子的成長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