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寫的都是跟拖延癥有關的。
早上我的同桌Rachel很貼心地跟我發了一篇關于《終結拖延癥》的讀書分享,在此表示感謝。
文章中,說法國有個哲學家說過,絕大多數人的目標是盡量不動腦子地生活。
這句話深得我心。
做事拖延,其實就是不想動腦子。因為一旦行動,就得思考。
三分鐘熱度,同樣也是如此。因為在一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靠的是好奇心的驅使,而后不能堅持,是因為入門之后,需要花費時間精力腦力去趨于專業。這對于我來說,顯然是有難度的。
但是,真的可以過不動腦子的生活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工作中,有許多挑戰等著我,很多專業知識等著我去學。如果老是局限做完領導安排布置的任務,可能你在三十歲之前都沒有太大的進步。
學習上,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努力,我在管理學研究生畢業之后,又報了一個金融班的研究生,然而內心真實的想法的是通過上學而逃避自己思考看書。然而,學而不思則罔。再牛的教授,教得再好,自己的不思考,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畢業之后也是什么都不記得。
生活中,也免不了要動腦子,合理妥帖地安排好自己的衣食住行,難道不需要籌劃思考么?就比如說收納這件小事,其實也是有許多智慧的。
所以說,指望著不動腦子過完下半生,是行不通的。趁早斷了這個想法吧。
該做的事立馬就去做,該看的書有計劃地看完。
文章中,終結拖延癥的第一步就是,告訴自己不是拖延癥患者。
嗯,我不是拖延癥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