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時候語文課上學朱自清的背影。老師慷慨激昂地給我們描述那些細節(jié)寫得如何生動感人。
然而對那篇文章完全沒有感覺,甚至過了些時間,連文章內容寫了些什么都全然忘記。倒是老師慷慨激昂的神色,現(xiàn)在還有些印象。
所以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啊。
大概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吧,十幾歲的時候,覺得父母很討厭啊,從來不肯認真聽你說幾句感受,滿嘴都是大道理,如果你不這樣做將來就會吃虧云云。
那時候,我覺得絕對不要成為像我爸那樣的人。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間就能長大然后再也不回家。
2.
考大學的時候,義無反顧去了另外一個城市。
同寢室的同學第一天晚上偷偷啜泣想家的時候,我莫名感到很驕傲。那種終于不受管制,不用再聽那些自己不想接受的世俗觀點的,關于自由的驕傲。
然后就是在外面瘋玩,也不怎么回家,電話也很少打。二十出頭,覺得自己也算慢慢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一旦回家,就更加覺得有代溝,無法溝通。
但是啊,一個人在外地,受了委屈,覺得熬不下去又沒有地方可以去的時候,接到電話:
“你什么時候回家呀,爸爸給你做了最好吃的紅燒肉啊。”
“你媽說天氣冷了擔心你被子不夠厚啊,家里新打了一床很好的鴨絨被,要不給你寄過來啊。”
“錢還夠不夠用啊?爸爸再給你打一點?一個人在外面不要虧著自己。”
聽到那個最熟悉的聲音,眼淚就怎么也忍不住。
3.
后來就想,是不是那個我們曾經最討厭的人,他其實在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候,也像我們一樣,胸懷一腔熱忱,卻在這個社會上碰盡了壁。
也要跟自己的女朋友吵架,也有不知道怎么解決的問題。
但是直到有一個小小的寶貝來到這個世界,需要他去撐起一片天空。
從奶粉開始,到背書包。
他開始去應酬,對他最不愿意的客戶低眉順眼。
然后他的啤酒肚漸漸起來了,一不留神,鬢角也白了。
有時候瞇著眼睛問你,微信的這個功能要怎么用。
4.
他曾經的年少輕狂,意氣風發(fā)。
都折合著這些歲月,變成了我們青春能肆意瘋狂的資本。
那些大道理,不過是他吃過的虧,害怕你在同樣的地方摔倒像他曾經一樣難過的徹夜流淚。
他為了你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能在人生這條路上,能夠昂首挺胸地走下去。
付出了他能付出的一切。
所以啊,
撇開道德,撇開責任。
唯有這份愛是不可辜負的吧。
為了不辜負,
在成為更好的人這件事情上,絕對不可以認輸。
一定還有更多的路要走,更遠的世界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