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離死別,物是人非,斗轉星移,顛沛流離,......
被迫漂泊的旅人,永遠想念回不去的故鄉,疼痛拉扯著每個人的心。
人生下來,就開始旅程,
在命運之海里,被浪潮席卷裹挾,浮浮沉沉,自發或者無奈地漂泊,
途經每一個中轉站,是旅途中的歇腳處,也許就生根發芽在那里,
直到消融入大海(抑或天空大地虛空)回歸大自然母親的那一天。
誰曾想到,這群祖輩同胞,
一轉身,就隔著山隔著海,隔著幾十年的滄桑歲月,
一旦走出視線,就只能遙望想念再難擁抱的人,
一分離,可能就是一輩子,
血脈相連,這種撕裂和悲愴,如何化解?
你在那里的生活還好嗎?
還好吧,總得想辦法活著,有苦,也有樂,日子就這樣過下來了.....
苦的時候比較多,還是樂的時候比較多呢?
。。。。。。
苦,比較多,卻難以言說
(淚水潸然而下還是默默地點點頭,仍然笑著,悄悄轉過身去呢?)
家是什么?
對很多人來說,有親人在的地方就是家。
故鄉,媽媽(親人),老家的山和水,熟悉的食物和笑臉,最能慰藉游子的思念之情。
對于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們,對于眷村的人們,有家而不能回,骨肉分離,背井離鄉,
歷經的巨大創傷,何以平復慰藉呢?
無數人的生命和鮮血、顛沛流離,付出如此的代價,不就是想要創建一個沒有戰亂,國泰民安,
平等和樂的家園么。
一代又一代人,時光流轉,愿我們可以記住過往,珍惜擁有,傳承祖輩們的志氣、堅韌和智慧,
(想起一位住在海外的朋友告訴我她爺爺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華人能吃苦,到了哪里都能活,遇到困難不怕的”,古今中外的華人都一樣地有著勤勞堅韌的傳統)
,也學習去共同面對巨大的傷口(在繼承精神物質財富的同時我們也承載了他們的傷痛和遺憾,我們的命運和情感與所有的先輩和子孫都相系相連,傷口長不好,痛就還存在所有人的身上),繼續探尋解答之路。
任何人都無法割斷千百年傳承的情感紐帶,我們有同樣的根,指向同一個精神和文化的故土。
一家人,整整齊齊的,比什么都好。
但愿,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回到自己的故鄉和心中的家園,
回到那個安心、寧靜、溫暖的港灣的懷抱,那就是故鄉,有鮮花、小鳥、清新的空氣和我們愛的人。
感謝這部戲和講述故事的人們,關于這場話劇,我覺得表演(主要是年輕一代)和呈現也許還有提升的空間。
關于這段真實發生的歷史和故事里的人們,除了感到心痛、震撼、敬重、感慨,我并沒有資格評價。
期盼游子能夠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