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賣肩頸艾草貼的公司馬上要倒閉,因為沒有現金流,但是產品很受歡迎,客戶也很需要 ,為什么就是沒有賺到錢瀕臨倒閉?
老板從歷史客戶交易的數據中發現,有一半的客戶會回頭購買,成交是50%,而且至少會買10次,肩頸艾草貼的售價是3元一片,如果說每個客戶給公司帶來的凈利潤是25元的話,人均終身價值為12.5元;
為什么產品很受歡迎回頭率這么高但是卻賺不到錢捏?
原因在于:潛在客戶的數量太小;
怎么辦?
只有一個任務,增加潛在客戶的數量;
如何運用巧妙的方法來收集客戶資料?
很多老板的解決方法是投入更多的資金來組建銷售團隊來賣產品,但是這個過程會不會有點太慢,招人,培訓,上崗,公司急需要資金周轉的情況下,反而更不切實際;
如果能找到一個節點,就是:
所有的客戶都是別人的客戶;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手上有很多客戶的資料;
電視媒體,直播公司,報紙,雜志,網站平臺等;
比如雜志,對于雜志來講,也是一個資源,客戶買了雜志后還有沒有其他的需求捏?
如果沒有產品賣出去的話,雜志賣出去以后,就沒有其他的產品收入了,除非有廣告商來投廣告;
這時肩頸艾草貼的老板提出了一個和雜志社合作的方案;
雜志社負責把我的產品賣給你現有的客戶,為什么雜志社要賣這個產品?
一、這個產品并不是你雜志的競爭品;
二、賣這個產品只會增加現有雜志的價值,如果把產品賣給客戶,就可以額外賺到這個產品的錢;
三、訂雜志,送產品;
產品每只3元,如果雜志商可以幫忙成功賣掉一片,這3元全部歸雜志社;
只要在雜志上邗登廣告,一片3元,賣出10個, 雜志社可以賺30元,
這樣,雜志社在賣雜志的同時又賺到了額外的錢;
合作來講,如果和別人合作的的門檻太高,別人一定不愿意同我們合作;
現在,雜志社賣產品,雜志社收錢,但是,雜志社賣出的肩頸艾草貼的發貨,必須由工廠負責把貨發給客戶,理由可以講是節省雜志社的時間和人力,要求雜志社把購買的客戶的地址給工廠,由工廠來發貨;
表面上是雜志社賺了,反正雜志社怎么樣都不虧;
但是實際上產品只有0.3元的成本,物流是0.15元的成本,把這個產品寄出去就會損失了0.45元/片,但是這0.45元就是廣告費,用這個0.45元買到一個客戶的資料;
為什么愿意花錢買客戶資料?
因為工廠可以賣給他后續的東西,有終身價值,換12.5元的凈利潤;投入0.45元錢,換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