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特別長的文章都講了啥?
1. 這是對自我價值的思考。如果你覺得有必要思考自我的價值,你可以參考一下我的故事。雖然我不是名人,但是我是個聰明人(呃,在這個領域里面)。注意??:這是一個痛苦和漫長的過程,看文章長度就知道了。
2. 我的歷程總結:茫然爆發(fā),決定尋找價值,反思“真我”+多看點書,過度思考到尋求專業(yè)的幫助,使用“個人成長”模型
簡書的自我介紹里寫的還是準作者(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了)。如果工程師可以程式化人類的話,一定會發(fā)現(xiàn)我的出廠設置就是“作者”,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創(chuàng)作者”。嗯。這個名字好。
于是果斷把這篇文章的標題也改了。
00
但是我被培養(yǎng)的目標卻不是創(chuàng)作者。其實我也不太清楚我的父母期待我成為什么樣的人,也許是電視劇里那些氣質很好,然后飛上枝頭變鳳凰的普通家庭女孩吧?我非常確定,這種瑪麗蘇的情節(jié)就是我媽給我設置的人設。我爸多數(shù)時候都在叮囑我開心快樂最要重。我猜我爹還是覺得事業(yè)、賺錢都是男孩子的事情??上?,設置出廠程序的并不是我爸媽,他們可能更類似于,嗯......OEM代加工廠這種角色。最終決定我屬性的,還是研發(fā)部門,暫且先稱這個神秘組織為“宇宙的未知力量”吧。
所以宇宙的未知力量給我安裝了“創(chuàng)作者”這個程序,之后也給了我兩項核心技能,一個是快速學習理解信息的能力,一個是有效呈現(xiàn)信息的能力。后期,我媽又通過美術、音樂、舞蹈等小程序來強化我呈現(xiàn)信息的技能。所以我今天能給自己的文章配圖,絕對歸功于我媽當年的高瞻遠矚。噗。
01
你問我至今為止創(chuàng)作了什么?嗯,最近幾年除了200多個提案和商業(yè)計劃之外,似乎也沒寫其他的。公眾賬號剛開始寫,一共四篇文章。簡書也剛開了賬號,放了三篇文章,一個粉絲都沒有,更別提打賞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粉絲了??)。
但是,我非常確認自己創(chuàng)作者的屬性。對我來講這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從我大概小學三年級的時候,out of nowhere,我開始寫詩,寫散文。雖然我作文作業(yè)從來都是中上游的成績,但是當我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的時候,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我寫的詩還得了獎,有幾百塊的獎金?,F(xiàn)在回頭看我的詩稿,那些當時我覺得只是一般般的作品,現(xiàn)在讀起來還是有驚艷到我自己的。那些詩稿是我作為創(chuàng)作者的開始,我卻沒有堅持下去。后來我沉迷韓潮(對,當時還不叫k-pop)、沉迷二次元世界、沉迷考大學、沉迷搞對象、沉迷出國留學等等,我的創(chuàng)作產出開始變成了無數(shù)個PPT,提案,策劃,行動計劃等等。那個用心自由表達的小小作者被埋沒在了我多年的“努力”里。
02
我都努力干了啥?考試,這個我非常擅長,可以說完全是我的舒適區(qū)(comfort zone)。人生迷茫的時候考個證,就可以緩解我的焦慮。念書,這項耗時耗力的工程一直持續(xù)到了2013年。賺錢糊口,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想著怎么升職加薪,我跟千千萬萬個“未知力量”創(chuàng)造的個體一起干著這個集體認為“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當然,在這期間我也有“最正常不過”的煩惱,比如錢永遠不夠花,房租高飯館貴,工作壓力大,總是掉頭發(fā),到處是SB等等。
所有這些微小的煩惱不斷累積,在我29歲生日的前夕爆發(fā)了。我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焦慮和茫然,因為奔三的最后一程我竟一無所有。那些集體判定人生贏家的標準,我一個都不占。房子、車子、存款、老公、孩子,全部都沒有。我拿著社會認知交給我的check list,我一個鉤都勾不上。好吧,也許可以鉤一個高等教育。如果這也是考試的話,我人生第一次覺得自己要掛科了。但是我覺得要掛不是因為我沒有房子、車子和孩子,我也并不是這種社會認知擁護者。最讓我焦慮而茫然的是,我找不到我人生的價值。我找不到我的WHY為什么?
03
為了治療我的焦慮我做了什么行動呢?
我開始參考是什么樣的決定讓其他人產生了質的飛躍。沒錯,在咨詢行業(yè)這叫標桿分析,benchmark!最終將目標鎖定到我的前領導R小姐身上。我眼見她在MBA的經(jīng)歷中升華,成長,進步。R小姐的朋友圈非常的有觀賞性。于是我決定,嗯,那我也應該讀個MBA。還記得我前面說我特別擅長考試嗎?我懷疑我之所以做這個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知道我肯定不會失敗。相比其他任何方法來講,MBA于我是那條相對簡單的路。
于是我做了調研、制定了計劃,開始努力的啃書。上班加班做題,幾乎變成了我生活的全部。我辭去了舞蹈俱樂部的兼職,開始關注一切考gmat和mba的論壇。但是,在我辛苦準備了一個月之后,變化趕上了我的計劃,我遇見了高總。
當我們第四次約會結束,他在天橋底下眨著水汪汪的大眼睛問我,“where this is going?”的時候,我也問了我自己同樣的問題“where I was going with the MBA?” 這是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直搗我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覺醒。我找回了那個被日常、被“你應該做的事”、被社會規(guī)律埋沒的小小作者,也找到了我人生的價值。當然,過程還是挺復雜的,畢竟高總不是公主,我也不是青蛙王子。我不可能從first kiss直接完成變身轉型。(呃。。這個比喻似乎有什么問題)
04
首先,我在轉折點問我自己的問題,這個MBA將把我?guī)蚝畏??當然有一萬種可能性,但是我心底那個“小聲音”默默的說“還有一種可能是原點”,最可怕的是,我自己也覺得“小聲音”可能是對的。于是,我陷入了更強烈的一輪焦慮和迷茫。我需要決定要不要去讀MBA。起初可能只是覺得不想放棄好不容易跟高總培養(yǎng)起來的感情,但是我害怕別人會批判我“是因為男人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且我也終于認識到了,什么叫天價的學費。
意料之外的是,在回答“要不要讀MBA”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收獲了“自己”和“意義”。
上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個概念對我們一屆的中國學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flection”反思。我至今沒有辦法給這種方法論一個準確的中文定義。我只能說這是一種深層次的,跳過表面而直達我們認知核心的思考。超越對是什么、做什么、怎么辦的推敲,而是對為什么和為什么思考為什么的探索。(感覺越說越糊涂了,呃,你還是看下面的內容吧)為了消遣回家探親的旅途,我買了本遇見未知的自己,第一次接觸到“真我、小我”這樣的概念。再加上之前看的親密關系,我開始慢慢接受一種新的認知,幸福的人生開啟于了解真我的需要,了解我的本質。所以我開始反思、開始試圖了解我的本質,希望以此解決我眼前的茫然。(沒錯,我特別愛看雞湯文)
相比思考,我更擅長過度思考。反思來反思去,一切都會回到我那個茫然的開始。如果我去讀MBA,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我會很忙很忙,根本沒時間茫然了。這難道不是價值嗎?有事情可忙,還真的不是我的價值。
你看,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選擇簡單的解決方案。相比較“尋找人生價值”這樣痛苦的探索,考證、花天酒地、東奔西走、制造drama、減肥健身,都是簡單的解決方案。
當時的我之所以會想要去讀MBA主要還是因為:雖然不知道為什么要去讀書,但是讀書在大眾和我的認知內都是進步的表現(xiàn),至少我在向前走。其實“忙”,還有減肥健身都是同一個套路,你會覺得你至少在進步,而不管你選擇的是什么,那項活動對你來說一定是最簡單的。我們通過這個簡單的事情,滿足虛榮心,緩解焦慮,支撐我們積極向上的往前走。但是,我相信,只要那個困難的問題沒有解決,這些簡單的事情都只能緩解卻不能根治茫然。這個困難的問題就是:我的價值在哪里?我為什么而活?
你也許會覺得對這個問題非常的“土”、雞湯、老生常談。但是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給我?guī)砹恕坝X醒”和前所未有的動力,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我第一次找到了“為什么”。
05
(這個部分只是我自己的故事,沒啥代表性,可以不看)
看到我上面說的過度思考了吧?這項我也是專家,所以讓我自己思考一個復雜的問題是根本不可行的,完全是浪費時間和自我折磨。于是我決定,尋找專業(yè)的幫助!我要找一個coach(教練)!在英國讀書的時候,我們系每個季度都會跟一個專業(yè)教練上一天的課,但是我從來沒有嘗試過個人指導。啟發(fā)還是來自R小姐,她在幾年前請過一個教練,據(jù)說幫助很大。R小姐簡直是自我成長的先鋒??!
我要了聯(lián)系方式,并開始自己搜索國內的教練。我知道這個行業(yè)在國內的普及度非常之低,低到我必須要解釋一下什么是教練。下面會插播我教練的專業(yè)定義。書歸正傳。我開始利用找客戶的方式在各個渠道搜索國內的教練,我在linkedin上發(fā)了10+封私信。有人說不做私人指導,有人說只做職業(yè)規(guī)劃不做教練,更多人沒有回復也沒有通過我的好友申請。Julie是第一個回復我的教練,我們交換了微信,并通過電話長談確定了基本合約。我們一起開始了一段雖短暫卻豐富的旅程。
教練(coaching)是專業(yè)幫助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人困在某種情境中,不知如何是好;或者想做出某些改變,但又不知道怎么去做。專業(yè)教練能夠提供的幫助是讓客戶找到自己內在的聲音,激發(fā)自身的潛力。打個比方,一個人玩走迷宮的游戲,左突右拐,不知道哪條路可以通往出口,這時候,如果他有機會暫時離開游戲的場地,站在二樓的臺階上俯瞰整個迷宮,他就可以清晰的看清路徑了。專業(yè)教練,就是那個有能力啟發(fā)客戶思維,讓客戶從不同視角看問題的助人者。
對于我來講,Julie是一個完全的陌生人,所以我說什么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專業(yè)教練的素養(yǎng),她不是來評判我的,所以我不管分享什么都是安全的!于是,我充分利用了我的時間,分享了我的各種“奇思妙想”。讓我驚奇的是,Julie成功的把我天馬行空的腦回路接成了簡單的幾個問題,給我的思考提供的方向。
我在我們的第二次長談之前畫了下面這張“夢想的生活”圖。啟發(fā)來自畫現(xiàn)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這也是個人成長領域常用的方法。
這張小小的圖,就像一次跟“真我”的對話,她老人家終于告訴我她渴望的到底是啥了。真我渴望的是創(chuàng)造 create!我是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呢?首先,我寫下了我喜歡的事情|物品,關鍵詞是創(chuàng)意。然后我寫下了我擅長做的事情:收集資料、整理信息、做PPT。此外,我開始把生活其他方面有共通性的地方連接起來,我發(fā)現(xiàn)“理想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直指“創(chuàng)造”。當一切想法都展開在我面前這張紙上的時候,只有一目了然可以形容我當時的感受。
跟Julie的第二次長談都圍繞著這個話題,我們討論了我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我想要做的工作,怎么把創(chuàng)作轉換成生產力,我如何衡量我的成功,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如何對現(xiàn)有的狀況作出改變來確保我的目標實現(xiàn)等等。自始至終,Julie都是只對我提問,鼓勵我自己思考回答,整理我的答案。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制定了全新的行動方案,重新開始我的創(chuàng)作之旅。
06
于是我開始了簡書、公眾賬號。我的創(chuàng)作除了滿足真我的渴望之外,我還想要通過我的文字、我搜集的資料,讓更多的人獲得“覺醒”。這是我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因為比迷茫更可怕的是無意識,你不知道你在迷茫。也許我的力量微乎其微,我的兩個平臺都是發(fā)展初期,但是寫下這些文字讓我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和感激。我會堅持下去,因為這就是我的價值,我來到這個世上要做的事業(yè)。
另外我還會寫一些BuJo、手賬的文章,最近比較沉迷這個,也是可以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領域。我還關注生活方式,個人成長,和所謂“雞湯書”的書評。最近對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畢業(yè)生初入職場的表現(xiàn)非常有感觸,也會寫一些這方面的內容。
碼字也許沒辦法讓我大富大貴,但是內心的富足不可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