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講述《論語》的書很好,超過期待,值得推薦!理由有二:
一、編撰體例新
本書沒有對《論語》二十篇進行全講,而是選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涉及的十四則《論語》條目為精講對象,在字詞解釋和白話翻譯的基礎上,引用歷代名家闡釋,然后,又對每一則涉及的歷史文化知識進行了拓展補充介紹,針對性強,可以讓讀者不僅“知其然”,還可以“知其所以然”。 更為創(chuàng)新的是,在其后,還有一個“《論語》縱橫讀”欄目,作者舉一反三,以這一則為中心,把《論語》中有關這一部分內容的篇章進行了貫穿融合地講解,并結合現實,對其思想進行了個人學術性的反思、研究。最后還有一個“說文解字”欄目,對重點的字進行了講解。編撰體例由易到難,由點到面,語言通俗生動,高中階段的學生、或者初中階段的學生完全可以讀得進去,可以讀得興趣盎然!
二、解讀方法新
對《論語》從各個角度解讀的著作很多。這本書沒有聚焦一個角度,而是包含了四個角度:即語言、歷史、文學、反思。
語言:《論語》的語言雖然比較淺顯,但畢竟是一部兩千年來的著作。漫長的歷史讓一些語言發(fā)生了變化。如“習”“仁”“道”等等。本書有“譯文”“字詞注釋”,還對一些重點的字進行了“說文解字”式的講解,如“禮”“道”“君”“見”“士”“為”“曰”等等,每一章闡述一個字,選取有重點,闡述有趣味。
歷史:不能把《論語》講成心靈雞湯,不能對歷史含糊其辭、泛泛而談,而是要把《論語》中這則思想產生的背景交代清楚,其中涉及的社會制度、文化思想、歷史事件要介紹得簡潔明了。這本書做到了。比如第一章的“禮樂文明由盛而衰的周代”,圖文并茂,短短兩三千字就把第一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涉及的歷史文化講得清楚透徹。很多歷史文化知識在其他《論語》解讀書里是沒有提到的。
文學:作者在“縱橫讀”中,不僅分析了其中的思想和道理,還從文學的角度來進一步鑒賞。如對一些對話的賞析,作者引導讀者去挖掘孔子及其弟子的內心和情感,讓人印象深刻。如對子路、伯牛、宰我等對話的分析,讓我們領略了孔子以及弟子豐富的內心世界。
反思:日本山本玄峰禪師說:“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閱讀經典,不是被動接受,不是崇拜禮敬,而是要和先哲對話,和現實對話,和曾經的我對話。作者在“縱橫談”欄目中,用自己的思考和文字體現了這個方法。能明顯看出作者對儒家思想有較為清晰獨立的思考。
以上四個角度給了我很深的印象。以后我講《論語》,不妨也借鑒這一體例,如果還想拓展的話,可以加一些世界歷史和思想的內容,把坐標再放大一些,不過這得需要下很大功夫。世界文明史、思想史,現代哲學史等等,工程量還是很浩大的。
不過孔老夫子說了,“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進也。”
是啊,對于《論語》的研究,雖然我還在平地上,但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只要我努力學習前進,我也就在進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