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你社交關系的三個神秘數字—6、150、5
來自:何帆教授的讀書俱樂部
6:即六度分隔理論。
簡單地說: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那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識人越多越好呢?不是。
150:鄧巴數。
我們能夠穩定地維持人際關系的人數,大概也就是150人左右。這是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來的,所以這個數也被稱為“鄧巴數”。鄧巴指出,人的大腦認知能力有限,負擔不了那么廣泛、頻繁的社交活動,一個人能夠維持的穩定的社會關系,比如說至少每年聯系一次的親朋好友,大約為150人。
哪怕你的手機通訊錄里存了2000個聯系人,哪怕你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加滿了5000人,但你真正能夠維系的圈子,也就是這150人。
這150人不一定跟你都是鐵哥們兒,但他們是跟你聯系更緊密的人,他們跟你的聯系,足以影響到你的很多行為。你有沒有發現,有的單位里有幾桿“大煙槍”,這個單位里抽煙的人就會多起來?你的親朋好友里有人在練馬拉松,于是大家都開始跟著練?
所以,選擇和什么樣的人交往,是很重要的,你只有150個人的名額。
5:五人定律
美國的商業哲學家吉姆·羅恩(Jim Rohn)曾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
你是與你相處時間最多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你的性格會跟這五個朋友很像,你的愛好會跟這五個朋友很像,你的價值觀也會和這五個朋友很像。
我的閨蜜團中有個大胖子,總有人警告我,你跟她混肯定會越來越胖的,你又不是一個非常獨立特行、自律的人!一語成讖…
六度分隔是一種“弱連接”,它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150定律是一種相對較強的連接,它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傳染,也就是說,人們的行為、情緒和觀念都會互相影響,結果是,你會在各個方面受到你身邊的熟人的影響;5人定律講的是一種非常強的連接,它的主要機制是共享,也就是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是因為你們的價值觀相同,有非常強烈的認同感,這個核心的人際小圈子,能夠為你提供堅定的支持。
有選擇的添加好友、有意識地保持跟一些朋友的聯系,把時間浪費是美好的事物和人身上。
下面是推薦的一個甄別朋友的方法論:
* 他擁有一技之長;
* 他是追求進步的;
* 他是真誠熱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