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我和49000人一起完成了第16屆鄭開馬拉松的賽事,這也是我人生第一場馬拉松賽事。寫下此文,當作自己長期跑步的開始。
19年那會我開始斷斷續續地跑步,那會兒每次跑3公里,抬起腿都很沉重。第二天要給自己做心理建設,鼓勵自己今天是不是可以多跑一公里。等真的堅持多跑了一公里,就開心的不行。那會兒覺得我要是能天天跑五公里就太厲害了。當時的我一定想不到,有一天自己都能跑馬拉松了。
疫情來臨,自己當時的跑步習慣還沒養成就中斷了。這次是去年11月份又重拾跑步的。
19年左右,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當我跑步的時候在想什么》這本書,也是第一次知道馬拉松比賽的公里數。當時就給自己種下一顆種子,說要30歲跑一場馬拉松。但其實對這個心愿并不夠認真,更像靈機一動冒出的點子,因為彼時我對跑步這事完全是小白。開心的是,今天自己終于完成了當時的愿望。
總結一下自己如何做到5個月可以跑半馬的過程。
一、最快感受到跑步樂趣,挑戰自我
從去年11月到今年3月,自己的總跑量只有340公里。中間只有兩次10公里和一次半馬距離。這個跑量非常少,我看很多經常跑步的朋友月跑量都有200。所以以我目前的水平,這次半馬安全完賽就很不錯。短短五個月的時間,自己跑步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冬天那段時間。
自己從冬天開始跑,正好是一年最冷的時間,對跑步體感也是很友好的。挑戰的是嚴寒的天氣,零下幾度、十幾度的天氣,甚至雪天,這不僅是跑步本身的挑戰,更是意志力的考驗。
那段時間,我正是在最冷的天氣里快速感受到了極大的跑步樂趣和挑戰自我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二、科學跑步,循序漸進,敬畏跑馬
自己過去對跑步知識一無所知,只是為了健康想讓身體更好。開始也堅持得很痛苦。當我開始去了解跑步知識與這件事時,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我學習如何科學地跑步,閱讀跑步的書籍和知道休息更重要……
參加這次馬拉松,自己的目標就是安全完賽。對于速度,對我而言并不重要。不是專業運動員,也不是為了競速跑,一切以安全為主。
跑步,尤其對于新手來說,是很容易上來就追求速度的。會覺得跑得越快越好。但如果沒有一些基本常識和訓練的積累,跑步受傷就是家常便飯。我在知道這些運動損傷后,就告訴自己克制更重要。
開始想跑快并不難,難的是持續跑。天天跑也不難,難的是跑后狀態更好。跑步是為了讓我們的狀態變得更好,精力更充沛。并不是為了跑步而跑步。所以我在一開始就按跑一天休息一天來練習,讓身體有恢復的時間。
昨天的賽場上,跑受傷的選手也不少。十公里開始就有人倒下了,十五公里后被拉上急救車的多了起來。還有很多選手,跑到中間會去補給站給膝蓋噴藥之類的,我想可能他們的腿和膝蓋可能有舊傷或者跑步過程中出現了不適。
由于昨天氣溫有27度,很曬,全馬選手也有人中暑。
當你看到這些跑步受傷的例子,敬畏之心自然就有了。
跑步是簡單的事,但又沒那么簡單。簡單的是你穿上跑鞋,抬腳就能跑起來。不簡單的是,如何無傷跑,健康跑,持續跑,那這是一個系統的事情,也是一個需要點專業常識的事情。而對于跑馬拉松比賽來說,更是一件需要敬畏的事情,畢竟馬拉松是項極限運動。若是對個人身體情況并不了解,貿然去跑,是危險的。
跑步本身是件開心的事情,結果因為過于追求速度倒在了賽道上,身體出現什么問題,那是性命攸關的事。尤其對于很多中年跑者。不要本末倒置,一切健康至上。
三、體會心流體驗,與自我對話
跑步總歸是件孤獨的事情,就算你能三五結伴去跑,但還是需要你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世界。
我喜歡自己一個人跑,不喜歡與人結伴。一個人更專心、靜心,也更能獲得心流體驗。
只聽得見自己的腳步聲,聽得見風聲、雨聲,車道上疾馳而過的聲音。細細地感知著自己身體每一個關節、部位的變化,感受著身體的輕盈、通暢。你的思維在奔跑中,也在靜止中與自己對話。這些感受都棒極了,它能帶我們獲得更深入的體驗。
昨天比賽,雖然和近五萬人同跑,前后左右都是跑友。但于我而言,和一個人的跑步并沒有太大區別。奔跑時,我仍是一個人按自己的節奏一路向前。不過是身邊多了很多同行者。滿眼望去,眼前身后都是繽紛奔跑的人們,既熱鬧又安靜。
四、跑步是一件系統性的事情
這一段的跑步體驗下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跑步是一件系統性的事情。它不單單只是跑步本身,想要跑好,首先跑步裝備上,好的運動跑鞋、運動裝都能減少運動損傷和跑步體驗。長期跑,還需要考慮檢測心率的運動手環或手表。
其次,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我覺得這兩者更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跟上和良好的睡眠做保證。那跑步就是耗能了。
所以一旦開始跑步,你就需要整體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熬夜,好好吃飯營養跟上。我自己就有很大體會,其它兩方面如果做不到,跑步是不會讓你更有力量的。讓你變得更老也有可能。我自己還需要更早睡,食量上也要增加才行。
然后,配合跑步平時做力量訓練也很重要。力量不夠,跑步時身體會更容易受傷。接下來自己就要開始著手把力量訓練加入進來。
總之,跑步是一件系統性的事,不是點狀的,只跑跑步就完了。它需要生活的其它方面都做好配合才行。把跑步融入生活,把跑步當成一種生活方式,這是我更喜歡的。
我的目標是長期無傷跑、健康跑,持續跑;擁有一個可以跑馬拉松的體魄。
跑馬拉松是挑戰、是嘗試,是量力而為的行動,且不可盲目。
期待一下,經過訓練,下一次我會站在哪個城市的全馬賽道上呢。
五、說說鄭開
自己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也是第一次參加鄭開比賽。這次比賽對于很多有經驗的跑友來說,槽點很多。作為小白我自己是有很大收獲的。當從出家門開始,憑號碼布免費乘坐地鐵。下地鐵就有接送的擺渡車,直接到達起點。中間過程都很順利,不需要額外費神。
當你看到馬路上交警、消防、急救、賽事志愿者、組委會……大家都早早地為了賽事服務,為了能讓熱愛跑步的朋友盡情奔跑,還是很感動和感恩的。
祝鄭開下次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