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不看朋友圈里的文章,也沒怎么認真看簡書上有些“爆文”,今天偶爾點開一看,內容無外乎仍舊是一些非常無聊的情感文或雞湯文。看到這些不免感嘆,哎,我怕是做不了一個時代當紅的寫作人了,捫心自問,我既不能熬出那樣亂七八糟的雞湯,也寫不出那些矯揉造作的文字,更沒有那么多的“我有一個朋友”,充其量不過是一個“熱愛吐槽 ”的人罷了。
有人曾經對我說,你為啥不把人家那些奮斗的故事都寫出來,這樣很容易引起共鳴也能夠獲得傳播量,多好的。我試過,但我卻發現,倘若以朋友圈里流行的文體來寫,實在很簡單,我根本不需要知道他在奮斗的過程中究竟遭受了多少痛苦忍受了多少的不眠之夜,我只需要知道他被懟過幾次、大概有過幾次迷茫、最終取得了什么樣的成就就夠了,這樣足夠湊出一篇激動人心的文章:看,他韜光養晦不忘初心歷盡艱險最終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功!
可是這樣對嗎?
我覺得一點也不對。
拋開成功論,就拿一個正確的寫故事態度來說,這都是大錯特錯的。了解一個人的發展,勢必要全面地了解這個人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他究竟經歷了什么,他的成長背景是什么樣的,他的性格是怎么樣造就出來的等等,有了這些,一篇故事才有了基礎,才能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以我舉例,不同的時間點可以寫出不同的故事,拿我換工作這件事來說,我確實很有魄力也的確做到了,倘若單單討論“換工作”這件事,那我從護士變成普通上班族的跨越度著實可以拿來做文章,大寫特寫:逃離體制,人并不是活不下去;不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做不到;轉行,沒你想得那么簡單;樹挪死人挪活……
但是我能說,我的例子就很政治正確,我的經歷就符合所有人么?我不敢。
隨著自己的逐漸成長,我開始發現自己的局限性,也開始越來越感到文字本身所具備的力量。好的文章能夠變成迷茫之人的明燈,但有些文章卻能夠變成一鍋逐漸沸騰地壞水,把一個又一個在某種階段以文字為信仰的人變成水里的青蛙。
有姑娘拿著《真正愛你的人會這樣對你》來要求自己的男朋友,于是越來越不滿足,怎么文章里的男人總是多金又體貼,而自己身邊的他卻總是木訥又呆板?這恐怕不是真正的愛情。
有男孩拿著《你為什么要自律》,明明多少年都要靠鬧鐘喊醒晚睡的自己卻偏要每天早早地起床,六點不到就起床進微信群或發朋友圈打卡,打完卡,困意來襲,要么去吃個飯渾渾噩噩上班打瞌睡,要么干脆睡過去直接遲到。生活習慣沒有絲毫改變,該晚睡晚睡,該打卡打卡,看起來“很自律”,其實呢?
有朋友看著《從職場小白到月入百萬,他是如何做到的……》也開始了自己的“發財大計”,漫無目的卻又看似專注地學習,今天要做新媒體明天看了另一篇HR告訴你又要做人力,后天感覺創業也不錯就跑去廁所貼二維碼地鐵站求人掃二維碼,大后天看咪蒙又發了賊厲害的文章感覺寫作也可厲害了可以賺錢就趕緊開通微信號寫寫寫……
這不是玩笑,這些都是新時代里文字所具有的力量。
在最開始寫的時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變成“寫作紅人”躋身“簽約作家”的行列,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寫作充滿著功利性,我不止一次地發現,那些文章現在回過頭我完全沒臉看。那些曾經以為自己揮斥方遒宇宙無敵的文字現在看來簡直貽笑大方。我可以很誠懇地說,有段時間為了達到簽約作者的標準,我每天絞盡腦汁地想各種言情小說寫,寫各式各樣的愛情故事,只是因為那些故事看起來能夠獲得很高的瀏覽量,能夠獲得很多的喜歡,能夠幫助我進一步接近我想要的“簽約作者”。
然后,我達到了標準,申請了三次,前兩次因為主編有事就放下了,最后一次主編說,你寫的都是愛情故事,沒深度,不夠格。
如果說在那之前我仍然醉心于如何獲得瀏覽量的話,看到主編的話的當下,我雖然有些難過,但卻突然很釋然。
后來,我退出了我曾經加入的所有簡書的微信群,退出了所有曾經為了互關而加入的群組,有段時間甚至完全離開了簡書,把自己寫出的文字全部藏了起來,但是寫這件事,我一直沒有停。
我開始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急功近利的時候,我想要的是關注度;內心失衡的時候,我想要的是群組里的夸贊;而現在,我想要的是屬于內心的平靜,以及屬于文字的力量。
我不確定自己以后會不會寫出像樣的文字,也不能保證在看到別人成就的時候自己心里會不會繼續萌生出一些小小的嫉妒,可我唯一確定的是,我喜歡文字,并且會一直喜歡下去。寫作本來就是一件孤獨的事情,能夠遇到同好固然是好,倘若終將一事無成,這份堅持也是送給自己最好的一份禮物。
有很多事,焦慮起不到作用,何不學會放松,細水長流,尋求無意義,其實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呢?
所以,感謝你仍舊留在這里,看這個既不是情感博主也不是勵志達人的我的文字,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