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八天在簡書上胡言亂語,收獲了近萬閱讀次數百多個喜歡及六十多評論,是遠超開始寫作時的預期。自從中五(高二)離開香港到北美后已沒有用中文寫作28年,這兩年因為用了微信及朋友圈,重拾了中文寫作的一點感覺,但慢慢發現朋友圈是不適合寫超過一百個字,而且內容一定要直白,不需要讀者去思考,想想也是,微信朋友圈用戶的“朋友”都是越來越多,大家都變得沒有時間及興趣看長篇累牘的文字。這也是八天前開始用簡書來寫作的主要原因。
八天下來,簡書的用戶體驗非常棒,讀者及作者平均年齡可能只有我的一半,但都是愛讀書及學習的上進青年,幾年前跟簡叔有一面之緣,當時簡書還是在楊浦區一個孵化器孵化階段,曾經創業的都知道創業的艱苦,經過簡叔及他的團隊幾年的努力,簡書已經形成一個良善循環的生態系統,成為很多讀者及作者的心靈家園,相信只要大家都愛護它,簡書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今天在網絡上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培訓師Olivia Fox Cabane 在谷歌演講“charisma”,“charisma”一般翻譯成“魅力”及“感召力”,但其實“氣場強大”才是這字真正的意思。她的主要觀點是“氣場”不是與生俱來,每個人是可以透過練習來增強自己的“氣場”。本來對這類“心靈雞湯+成功學”很反感,但早上剛巧在想中國與美國是很近似的兩個國家,其中一個近似的地方就是喜歡“成功學”,兩國書店最暢銷書籍都是“成功學”及“心靈雞湯”。把大概半小時的視頻看完,其實就是三個方法,好像“成功學”作家都喜歡用這技倆,成功是有捷徑的,而且只要三個步驟??偨Y一下她的三個方法:
1)presence專注,與人交往要全神的關注對方,尤其是眼神,半秒的游離也會出賣你,給對方知道你是假的關心。
2)power威嚴自信,肢體語言表現出來的hold場能力。
3)warmth溫暖,給別人暖男(女)的第一印象。
那些具體技巧就不介紹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視頻或她的書《The Charisma Myth》來看看,,我對成功學沒有興趣,但對誰會買這些成功學很好奇,網上查到原來不少財富500強的CEO都是她的客戶,近年硅谷科技公司成為她的主要客戶,跟大量技術員程序員出身的高管,都多多少少缺乏“氣場”有關。
還再挖出一篇有關她成長的文章,她的爸爸是法國科學家,媽媽是美國心理學家,她在巴黎出生長大,成年前的性格是孤僻內向,沒有朋友,但大學時期覺悟到自身的問題是“氣場”不夠強,開始自我改造,看了一堆美國的“雞湯書”,為什么在法國還要從美國訂“雞湯書”?因為法國沒幾本這類書,讀者很少,而且都是偷偷看,唯恐給別人知道。我去過不少國家,也發現只有中美兩國最多“成功學”及“雞湯”書,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話題值得另開一篇來討論分析。
成功學在美國有百年歷史,現在門派很多,主要分外功及內功兩種,Olivia姐姐那套是屬于是內功,源自于“吸引力法則”那派。練功沒有什么不好,但忌知點皮毛就把自己當武林高手,另外要小心走火入魔,記緊師傅說:“ 江湖險惡,人心叵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