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從心出發,沖開世間繁雜,遺世而清涼,走到這里,遇見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轉彎(中)
在遙遠的過去,一抔清泉,一洲汀芳,一壺一瓢飲,一酒一石食
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地為席以天為被,枕著清風朗月入眠
人與自然與天地是何其的親近
家家有院庭,戶戶有田畝
舉目就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綠地和曠野
停步處每每皆是迷人的景
勞作閑談也在畫中
而現在
一片姣好的綠地是一種奢侈
一口新鮮的空氣是一種近乎難得
舒心和自在只留在每個人昨夜難得的睡夢中
生活里只能咀嚼鋼筋水泥
看著一些空曠簡潔的結構舒一口氣
啊,禪意。
朋友,請一定要不失少年志少年心
請一定記住你是自然之子
你要去跨過山河大海不是為了遠和更遠
你要用深切和真摯的情感去熱愛
去丈量你生命的寬闊
幸福的開關
有時,幸福來自自由自在地在園中徜徉了一個下午。
有時,幸福來自看到蘿卜田里留下來做種的蘿卜,開出一片寶藍色的花。
有時,幸福來自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窩顏色都不一樣的,毛茸茸的小狗。
生命的幸福原來不在于人的環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質,而在于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決定的,貧困者有貧困者的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淚;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與優煩,這是人間世界真實的相貌。
世界是相對的,使得到處都充滿缺憾,充滿了無奈與無言的時刻。但也由于相對的世界,我們不論處在任何境況下,都還有幸福的可能,在絕壁之處也能見到縫隙中的陽光。幸福的感覺不全然是世界所給予的,而是來自我們對外在或內在價值的判斷,我們幸福與否,正是由自我的價值觀來決定的。
所以,幸福的開關有兩個:一個是直觀,一個是心靈的品味。
這兩者不是來自遠方,而是由生活的體會得到的。
只是在生命的起落之間,要人永遠保有“快樂無憂”的心境是何其不易,那是遠遠超過了凡塵的青山與溪河的胸懷。因此,另一個開關就顯得更平易了,就是心靈的品味,仔細地體會生活細節的真義。
那是來自心靈細膩的品味,有如百千明鏡鑒像,光影相照,使人們看見幸福原是生活中的花草,粗心的人踐花而過,細心的人憐香惜玉罷了。
眾生在生活里就像云水一樣,云水如此,只是人不能自卷自舒、遇曲遇直,都保持幸福之狀。保持幸福不是什么神通,只看人能不能千眼頓開,有一個截然的面對。
咸也好,淡也好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但這幸福是比較而來的,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了。
幸好,人生有離別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離別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淚都化成了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離別最好,霧散云消后看見了開闊的藍天。
可以因緣離散,對處在苦難中的人,有時候正是生命的期待與盼望。
聚與散、幸福與悲哀、失望與希望。假如我們愿意品嘗,樣樣都有滋味,樣樣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最苦的最美麗
這苦諦的人生呀!不管透過什么,透過靈命雙休或透過燈紅酒綠;不管走過什么,走過權勢名利或走過寥落暗淡;不管穿過什么,穿過文史哲學或穿過酒色財氣......人生本質的苦都不會改變。在棚架的苦瓜,放在富豪的餐宴,與魚翅燕窩同席,或放在窮人的飯桌,與白菜豆腐共枕,滋味都是一樣的苦呀!在苦中行走的人,只有專注的前進,在苦中不失去美好的心情,才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失戀之必要
呀!這世界原是這樣美好,為什么人的心中要充滿恨意來生活呢?由于懷恨,我們的心眼昏眠,就看不見世間的一切的好,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在這里面的角色了。
那些沒有經過監獄的悲慘的人,不會懂得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值得歡喜與感恩;你現在知道心靈監獄的悲慘,一旦你走了出來,就可以知道生命確是值得歡舞和慶祝的。
生命的化妝
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并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收,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收,是化過牧之后祖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
沒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落。?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丑不到哪里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這個世界的一切表象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定有他深刻的內在意義。那么,改變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象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改革。
正向時刻
生命里有許多正向時刻,也有許多負向時刻。一個人快樂的秘訣,便是抓住正向的時刻,使它更充盈;轉化負向的時刻,使它得到清洗。有人對我們深深地微笑;鄉間道上的油麻菜開花了;炎熱的夏天午后突來了陣雨和涼風;一只鳳蝶突然飛過窗邊:在公園里偶然看見遠天的彩虹;讀了一本好書、聽了一段動聽的音樂。每天,有一些正向的時光,便有好心情走向明天:時時有正向的時刻,生命便無限美好。日日是好日,處蓮花開。
清歡
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的、簡樸的生活的一種熱愛。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勝過了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的聲音感覺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甚至于體會出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在在喧鬧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清歡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對生活的無求,是因為它不講求物質的條件,只講究心靈的品味。“清歡”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種盡情的歡樂。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這樣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那種無奈的感嘆。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千百種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很容易體會到他的壯懷激烈。歐陽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很能體會到他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是“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我們也不難會意到他無奈的哀傷。甚至于像王國維的“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連江點點萍”!生在這個時代,為何“清歡”如此難覓?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鼻要清歡,找不到干凈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凈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歡,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因為在我們擁有越多的物質世界,我們的清淡的歡愉就越日漸失去了。當一個人以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清明的滋味了,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問就越來越無味了。清朝大畫家盛大士在《溪山臥游尋》中說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生一分機智。多一分機智,即少卻一分高雅。”“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自是第一流人物。”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歡里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塵世間,也能找到清歡的滋味的人物!一生一會
我喜歡茶道里關于“一生一會”的說法。我們每次與朋友對坐喝茶,都應該生起很深的珍惜,因為一生里能這樣喝茶,可能只有這一回,一旦過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這一次聚會,一生只有這一次相會,使我們在喝茶的時候,會沉入一種疼惜與深刻,不至于錯失那最美好的因緣。生命雖然無常,但并不至于太短暫,與好朋友也可能常常對坐喝茶,但是每一次的喝茶都是僅有的一次,每一回相會都和過去、未來的任何一次不同。“有時,人的一生只是為了某一個特別的相會。”這是我喜歡的寫了送給朋友的句子。這深情的一會,是從前四十年的總成。這相會的一笑,是從前一切喜樂悲辛的大草原,開出的最美的花。這至深的無言,是從前有意義或無意義的語言之河累積成的一朵結白的浪花。“一生一會”的說法是有點幽凄的,然而在幽凄中有深沉的美,使我們對每一杯茶、每一個朋友,都愿意以美與愛來相付托、相贈予、相珍惜。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不管時間多么短暫,都要把一切的生命用來開放。如果盛放的時刻是美的,凋落時盡管無聲,也會留下美的痕跡。
與櫻花相會,讓我感覺與櫻花的心靈相映,我們的心里保留了天地的愛、保存了美,才能在春風吹撫之前,溫柔的點燃。
山是溫柔,霧是溫柔,櫻花是溫柔,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我愿能常葆這一切溫柔的心情。
我泡在溫泉池里,看著茫茫白霧,突然從心底冒出了一句話:“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簡單,而有豐沛的愛。
平常,而有深刻的心。
洗去了一切的塵埃,我帶著淡淡的硫磺香氣下山。我搖下車窗,讓山風吹撫臉頰,山風溫柔無語,帶著無可言說的芬芳穿過來、穿過去,山櫻的紅,楓葉的橙,茶花的白,也隨山風迎面。
相思飛舞
風來的時候,旋轉舞動地落下;到了地上也不靜止,風一動,則嘩然奔跑;動靜皆宜的美,才顯得那么飽滿、那么細膩。相思花開,是情人初遇時的心情,霎時觸動春天,把天地都點燃了。
相思花舞,是情人充滿了感情的舞動。花朵專注于風,才使舞蹈美如飛焰;情人專神于愛,才使相思滿盈天地。相思花謝,是情人心碎的道別,心碎于小徑、心碎于巨石、心碎于一切的溪山與河畔。縱使一切都已謝落,只留下了美;縱使一切都已心碎,心上還有昔日的嫩黃。情人之間的相思,不單屬于情人,也是萬象的相思。芒花與秋日相思,以踐履舊歲的誓言。櫻花與春風相思,只對春天的愛情忠誠。霧氣與山谷相思,每日徘徊,輕輕地嘆息。候鳥與太陽相思,永遠追隨著陽光的腳步。潮汐與月亮相思,朔望都來赴千萬年的約會。當文學家的心里,總與世上的一切保持著神秘的相思,就如同相思化勾起感受、想法與心情。一旦文學家停止了對世界的相思,他的文學就死亡了。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不是突然!生命的成長雖然有階段性,每天卻都是相連的。去日,今日與來日,是在喝茶、吃飯、睡覺之間流逝的。在流逝的時候并不特別警覺,但是每一個五年、十年就仿佛是特別端急的河流,不免有所醒覺。
看著兩岸的人、風景,如同無聲的黑白默片,一格格地顯影,定影,終至灰白、消失。無常之感在這時就格外驚心,緣起緣滅在沉默中,有如響雷。
由于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盡其在我地珍惜每一一個因緣,并且深化、轉化、凈化自己的生命。但愿所有的朋友,也能一起前行,在生命的流逝、因緣的變遷中,都能無畏,做不受人感的人。
一步千金
使生命感受到豐盈的,不是欲望的擴張,而是心靈深處的觸動;使生命煥發價值的,不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開發了多深的智慧;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不是對某一個目標的奔赴,而是每一步都得到心安與落實。
送一輪明月給他這個世界幾乎沒有一種固定的方法可以訓練人表達無形的東西,于是,訓練表達無形情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自身,充實自己的人格,使自己具備真誠無偽、熱切無私的性格,這樣,情感就不是一種表達,而是一種流露。在一個人能真誠流露的時候,連明月也可以送給別人,對方也真的收得到。
我們時時保有善良、寬容、明朗的心性,不要說送一輪明月,同時送出許多明月都是可能的,因為明月不是相送,而是一種相映,能映照出互相的光明。此所以禪師說:“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這是真正人格的馨看,它使小偷感到慚愧,受到映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傷心渡口我們在生命過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使我們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人。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經歷過更巨大的苦難,也因為我們不知道世很多人正拖著千斤重的腳,走過火熱水深、斷崖鴻溝。想到人間里情愛無常的折磨,從有星星的時候,人就開始了情感掙扎的歷程,即使世界粉碎成微塵,人仍然要在情愛里走過漫漫長夜,哭過茫茫的曠野。
而那園里落下來的花,就好像我們從樓頭墜下,心肝為之碎裂!秋天看著遙遙相隔的牽牛星與織女星,是那樣地冷,是永遠不可能相會了!
情感的挫折與苦難是生命必然的悲情,可是誰想過:落花飛舞之后,春天的新芽就要抽出!蠟燭燒盡的時候,黎明的天光就要掀起!春蠶吐絲自縛的終極,是一只蛾的重生!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有如一片葉子抽出、一朵花開放、一棵樹生長,是一種自然的時序。春日的繁華、夏季的喧鬧、秋野的莊嚴、冬天的肅殺,都輪流讓我們經歷著,以便生發我們的智慧。來吧!讓我們在最苦的時候,更深刻地回觀我們的心靈世界。我們主少知道“港口茶”苦的滋味,我們一眼就能看見星星,這多么值得感恩。讓錦瑟發聲,讓飛花落下,讓春蠶吐絲,讓蠟燭流淚,讓時光的河流輕輕流過一些生命里傷心的渡口吧!
人間山水
生命是苦難的,這是每一個稍有覺性的人都能體驗的,可是看看海里的珍珠貝吧!珍珠貝在受傷的時候,會在受傷的地方逐漸形成美麗的珍珠。有珍珠貝的特質的人,在人生里受傷,往往能看見現世的虛幻,窺見生命深處的本質。這時,美麗的珍珠便會成形。心里的重創對有珍珠貝之質的人,反而能塑成最美的珍珠。珍珠貝之質,就是保有清明的心性,在無事的時候,張開閉緊的殼,自在、舒放、自然地正視此刻的生命,而在創傷的時候,用柔軟的心情來包扎傷口,塑造懷里那因苦痛與煩惱而形成的珍珠。祝愿亡者能到更好的地方,祝愿未亡的人珍視今日的肩發,成為有珍珠貝之質的人。這樣想,憂傷便放下了,腳下虎虎生風,覺得能坦然迎接此刻的陽光。
柔軟心我多么希望,我寫的每一個字、每一篇文章都洋溢著柔軟心的香味;我的每一個行為都有如蓮花的花瓣,溫柔而伸展。“凡”字就是中間多了一顆心,剛強難化的心與柔軟溫和的的心并無別的心并無別異。
具有柔軟心的人,即使面對的是草木,也能將心比心,也能與草木至誠地相見。要見山,柔軟心要偉岸如山;要看海,柔軟心要廣大若海。因為柔軟,所以能夠包容一切、含攝一切。人在遇到人生的大疑,大亂、大苦、大難時,若未被擊倒,自然會在其中超越面得到“定”,因定而得清明,由清明而能柔軟。柔軟心使欲念的火氣溫和,甚至消散,當欲念之火消散了,就是菩提。
從煩惱到菩提的開關,就是柔軟心。
隨順,就是處在充滿仇恨的人當中,也不懷絲毫恨意。隨順,就是隨著充滿黑暗的世界轉動,自己還是一盞燈。隨順,就是看任何一個眾生受苦,就有如自己受苦一般。
隨順,是柔軟心的實踐,也是柔軟心點燃的香。
時間道場一時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命光就流逝了。因此,注意當下,就是珍惜永恒的生命。在思想與思想之間,時間一定留有空隙,只要進入那空隙,有覺察的力,時間就等于智慧。不要期待永恒的理想,若能安住在此刻的時間上,此刻就是凈土,就是永恒的理想。有理想、有壯懷的人不因時間消逝而頹唐,而是到死的瞬間還保持向前的心。真是道盡了人與時間賽跑的關系,人不能與時間賽跑,但人可以包容時間、善待時間。極大之處,有極小存在;極近之處,有極遠存在;極惡之處,也一定有佛存在。“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時間從未變過,因為鐘表、日夜都不是時間,但時間也從未駐留,因為整個宇宙都是時間的痕跡、時間的道場,在為我們說緣起的法、生滅的法。
謙卑心
慈悲是把眾生當成自己的子女,從心底生起自然的慈愛與關懷。
謙卑是把眾生當成自己的父母,從心底生起自然的尊崇與敬愛。悲憫使我們心胸寬廣,善于包容;謙卑令我們人格高潔,善于感恩。
慈悲是由感恩而生的,感恩則源于真正的謙卑,驕傲的人是不懂得感恩的,而由于感恩,我們才可以無憾地喜舍。這是四無量心慈、悲、喜、舍的發起,謙卑的感恩是其中的要素。我們的觀想可以得到真實的謙卑,謙卑乃是感恩,感恩乃是慈悲,慈悲乃是菩提!卑微要如無邊的大地。有翠綠的光澤。能承擔雨露花樹,不會被污穢垃圾沉埋,而失去其生機。謙虛的天空不會國破壞而嗔恨,卑徽的大地不致因成南而委品。謙卑的野草是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野草也有高貴的自尊,順著野草的方向看去,俯視這紅塵的大地,會看見名貴高級的人住在擁擠的大樓,只有一個小小的窗口。一株野草、一朵小花都是沒有執著的。它們不會比較自己是不是比別的花草美麗,它們不會因為自己要開放就禁止別人開放。它們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