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谷
取悅癥(Disease to Please),亦稱“看管人性格障礙”,是一種病理狀態(tài)。
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大多數習慣取悅于他人者,對拒絕和敵意有著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
或許,用比較易懂的解釋就是——老好人癥。
阿明就是取悅癥的重癥患者之一,而且是晚期的那種。
高中那會,學校是封閉式的教育,要求住宿的學生在上課期間是不能外出的,除非有假條或其他特許令,否則學生的活動范圍就只有學校。
那時候,住宿生每個星期回家都會帶夠下個星期需要用的、吃的東西,以及錢。
然而,有這樣一批學生,他們卻可以不受限制自由出入,每天回家吃熱乎乎的飯菜,洗熱乎乎的澡,可以看電視,玩電腦…
這批貴族人稱——走讀生
在限網、限電、限食物,想要充個小臺燈或電寶還得冒著被扣學分的危險與值日生和老師斗智斗勇的艱難環(huán)境下,走讀生成了住宿生唯一的依靠。
于是,阿明成了那個最靠得住的人。
幫忙帶電寶和小臺燈回家充電,幫忙買零食,買水果,甚至幫忙買拖鞋,買內褲,買姨媽巾...成了阿明的每天放學的日常。
有時候阿明忘了幫人家買東西,還會因為愧疚怕人家不高興請人家喝奶茶吃雞腿。
后來,阿明買了一個小本子,專門用來記下需要買的東西。
學生都有一個觀念,就是學校里的東西就是不好的,貴的,只有學校外面的東西才是好的。
越來越多的人來找阿明“代購”,阿明的朋友,阿明的朋友的朋友,阿明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因為大家都知道,阿明是個老好人,他不會拒絕別人。
你不累嗎?你是不是傻?人家叫你干嘛你就干嘛!阿明的同桌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
“大家都是同學嘛”
“幫一點小忙也是可以的”
“我不好意思拒絕他們”
……
這是阿明說過最多的話。
我想他最想說的是,我怕他們不高興。
過分取悅于他人的好人常常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這個代價可能讓你自卑,否定自己,失去自我;可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安全感,感覺自己被冷落、孤立。
很快,阿明的代價出現了,因為放學要幫同學買東西,各種各樣的東西,阿明根本沒有自己的學習時間了,成績一落千丈。
可是他絲毫沒有覺得不妥,并且樂此不疲,因為他覺得他交到了很多朋友。
阿明的媽媽來學校了。
她問老師為什么她的兒子每天要幫同學買那么多東西,老師到底有沒有好好教學生不要他人添麻煩。
這件事傳到了學生那里,他們不再找阿明“代購”了,當然也不再和他走得很近了。
阿明很失落,很生氣,他回家質問他媽媽問什么要破壞他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情,害得他沒有了朋友。
其實大多數人都患有取悅癥,或輕或重。
為了始終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現出憤怒和不悅,不管這樣的情感表露多么正當。而且,你會避免批評別人,以免被別人批評。
心理學家把這叫做“沖突避免” (conflictavoidance),你會把對抗和憤怒看做危險的情感體驗。
曾經有一個室友就是這樣的,她很怕得罪人,在人際交往中她永遠是那個做出讓步的。
一開始只是覺得那是她的性格,隨和。
直到相處了幾個月之后,她會因為班里和社團的活動沖突了而惶恐不安,即使我們跟她說請假就好。
她會因為晾衣服不小心比其他人的衣服弄濕了而愧疚,一整天都在道歉,就怕有人不開心討厭她。
到最后人家叫她的名字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回應,而是驚慌失措地以為自己做錯了什么。
那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她的病態(tài)心理,好在后來她自己也意識到這種現象影響到她的生活,主動找心理老師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我以前也算是一個取悅癥的輕度患者吧,我不會拒絕別人,與其說不會,倒不如說是不敢。
我覺得拒絕人是一件比被拒絕更難為情的事。
然后我成了朋友眼中那個熱心腸,樂于助人的女孩子,可是誰都不知道我有多累。
我害怕被孤立,被冷落,我不知道怎么跟別人相處,我以為只要對別人有點用處,人家就會當我是朋友。
所以我選擇了最笨,也是最沒用的方式——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開心的是現在我已經痊愈了,而且是自愈的,具體是什么時候痊愈的我也不知道。
可能是當我意識到我的意見沒人會聽,我感受沒人在意,我得不到該有的尊重的時候;也可能是我閨蜜說:“沒人在意你,那你就自己愛自己啊”的的時候。
那么如果沒有像我室友那樣接受心理治療,也不會跟我一樣在意識到自我的時候痊愈,有沒有什么方法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刻意練習減輕或者擺脫取悅癥呢?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要專注于理解和糾正取悅于人的心態(tài)。
正確認識取悅于人的心態(tài)是改變的前提,如果不能意識到這樣的狀態(tài)會給自己的生活以及人際交往帶來消極的影響,而是像阿明那樣當局者迷,不僅沒有治愈的可能,還會越陷越深。
把努力的重點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悅于人的習慣上。
如果你是一個習慣型“好人”,那么你就會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這個時候你可以試著權衡一下,在你自己的需求相對來說比較重要的時候,“自私”一下,先滿足自己。
學會表達憤怒。
學會表達憤怒并不是讓你耍小脾氣,而是讓你不要壓制自己的情緒,在適當的時間要表達出你的情緒和看法,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練習說“不”的能力。
可能你覺得拒絕別人很沒禮貌,或者很難為情。但是當別人的要求影響到你自己的日常,太過分的時候,你都要學會說“不”。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拒絕別人,那就想想人家是怎么拒絕你的,或許就容易多了。
最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生來不應該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是為了在活出自我,我們最應該取悅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