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Y麥子
01
上周去參加了一個大學同學的婚禮,有幾位邀請前來的大學同學。畢業幾年了,結婚的卻沒幾個,席間大家都談論著各自的變化。
有人已經生了二胎,有人剛剛步入婚姻,有人戀愛了很多年卻沒有選擇結婚,也有人至今還是單身……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狀態,過得好不好,也只有自己知道。
我去的晚,待我到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吃完了飯,有人在彩排,有人在一旁聊著天。一個已經結婚4年的女生突然問我:你結婚沒有呢?
我說我其實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她說:早晚都要結婚的,如果你沒有想過要結婚,只能說明你還沒有長大。
對于她的這句話,我不可置否。吃完飯,我也站在旁邊看新郎新娘們的彩排,流程很繁復,細節很多,包括過程中應該怎樣下跪,怎樣送花,怎樣從岳父手上接過妻子的手,每一個步驟都是一門學問。彩排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晚上九點過。
幾個同學站在旁邊一直感慨,結婚真麻煩。
02
其實婚禮也只是整個婚姻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是就單單看著這婚禮,我們都開始覺得麻煩,那對于幾十年的婚姻,我們是否有有勇氣去面對呢?
彩排結束,我想起了那位女同學給我說的那句話:如果不想結婚,只能說明你沒有長大。
我開始思考,我到底是想要的是什么?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覺得自己是可以一個人去生活的。我盡情地享受著一個人的自由,看自己喜歡的書,去想去的地方,吃自己想吃的東西……
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學會與自己相處,我知道了自己喜歡什么,知道自己在不開心的時候怎樣給自己一個出口,我也知道了自己敏感及脆弱的地方在哪里……
當明白了這些之后,我漸漸地努力地尋找讓自己能過自由及開心的方式,而避免讓環境或者其他觸碰到自己最敏感而脆弱的地方。
我曾以為,我真的可以一個人這樣生活下去,可是,慢慢地,當周遭的一切改變的時候,自己的想法也隨之改變。
當參加完一場浪漫的婚禮的時候,當走在洱海邊看見一對牽手情侶的時候,當看見別人都是出雙入對的時候,當身邊的朋友都已經脫單而自己還是一個人的時候,我想,我還是想要有一個人可以和我一起,看一樣的風景,聽同樣的歌,欣賞同一部電影,走接下來的路……
我接納最真實的自己,也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
我貪戀于一個人的自由,卻又渴望與人深情相擁。
03
《無聲告白》里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在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迷茫,我們彷徨,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
一個人生活久了,是帶有屏障的,就好比自己生活在了一個受保護的殼里,自己害怕走出去,別人很難走進來。
這個過程,猶如剝繭成蝶,帶著期待,也充滿了疼痛。
我對一切充滿期待,無論是我將要去一個新的地方,還是看一本新的書,或者是將要面對一個新的人。
不斷的內化,不斷地自我探索,同時也對未知深情相擁。
有人說,單身就是最好的升值期。
所以我似乎用盡全身的力量,去努力的讓自己變好,變得更加成熟,變得更加穩重,變得和曾經的自己不一樣。
我漸漸地打開自己的心扉,去嘗試與人相處,去認識一個人,了解一個人,走近一個人。
可是我又害怕,害怕自己這些年建立起來的所有保護殼都會在瞬間崩塌,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害怕當自己的缺點暴露在他面前的時候的難堪,害怕自己不夠勇敢……
想到這里的時候,我似乎已經明白了那位女同學說的話。
我可能不夠勇敢,我害怕失去,但是,我也在學會和一個人深情相擁。
04
近日看電影《千年敬祈》,講述的是一對闊別12年的父女,12年后在美國相處的一小段時光。
父親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因為當年沒有把自己的事情給妻子兒女解釋清楚,導致了他們幾十年的誤會,當女兒在選擇婚姻的時候,她害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害怕進入一段親密關系,最后以婚外戀告終。
當父女重逢的時候,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他們也基本毫無交流。
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狀態,我們在面對最親近的人的時候,就像是帶了一層面具,不會展示最真實的自己,對方也猜不到你在想什么。
好在,影片的最后,父女倆終于坦承相待,說出了彼此的心聲。
這樣的情況是很多關系中的常態,不會表達,不會傾述,也不會去擁抱,或許可以走得更遠的兩個人,最后卻分道揚鑣。
我學著一個人獨處,也慢慢學會兩個人的相處。學著尊重自己感受,學著去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個人的時候,我學會擁抱自己,兩個人的時候,我學會牽手,學著擁抱,學著袒露自己的內心,學著去接受,去愛,去相擁。
漸漸地,我發現,其實兩個人的時候,我也可以開懷大笑。
其實,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學著與人深情相擁。或許當我某一天再回頭的時候,我已經走上了那個女同學說的那條婚姻之道。
人生很長,需要一步步探索,我已做好準備。
END-
我是麥子,陪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