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一個人的習慣是需要經過反復多次的練習再加以鞏固最終固定下來的一種無需大腦思考潛意識的行為方式。
我們通常所說至少需要21天養成一個習慣,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持之以恒的行為。
習慣就像人類心靈深處的方向盤,一旦開始工作就會悄悄地影響一個人的發展走向,乃至操縱他的人生命運。
教育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對人的成長奠定基礎的活動。而習慣的培養關鍵是在兒童期。
早期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要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生活習慣達到慣性持久性。
二,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讓孩子從小愛上閱讀,就應從早期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要認識到閱讀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4歲半到5歲半是兒童的閱讀敏感期,也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最佳時機和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做家長的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需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發展特點選擇閱讀材料。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讓孩子進行系統廣泛的閱讀,讓他的閱讀能力在樂趣中快速提升。
我們要保證孩子有一定的閱讀時間,能夠長期的堅持,并且要營造家里有閱讀的氛圍,讓孩子隨時有書讀,而且有能夠專門讀書的地方。做父母的最好以身作則通過潛移默化來影響孩子。
在早期孩子不識字時閱讀的最好方式是親子共同閱讀,不光能帶領孩子體會閱讀的樂趣,還能增進與孩子的親密度。
現在的很多人一聽到你愛讀書,便會反問你讀了那么多書又有什么用呢?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呢?或者當你不知曉某個東西時,還冷嘲熱諷一番虧得你讀了那么多書呢?這個也不會,于是讀書無用論便冒了出來。并不是我愛讀書,我就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定要博古通今。成年人踏入社會后的閱讀不再僅僅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更多的是讓自己享受精神上的歡愉。
讀書并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同時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躲避生活中所遭遇的各種苦難的一個避難所。
正如斯賓賽說,閱讀雖說不能改變孩子命運,卻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閱讀不能改變孩子人生的起點,但它卻可以改變孩子人生的終點,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對于孩子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我們要教育孩子遵守規則
規則意識的培養,不僅是現有學習生活得以有序開展的保證,更是將來成為社會人的必備的基礎。不管是游戲中還是生活中都是有規則的,我們一定要求孩子嚴格遵守規則,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把遵守規則作為為人處事的基本素養。
我們在平常的日常社會生活中,可以通過游戲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不僅要兼之以情,還要持之以恒,要幫助孩子克服短期的行為重視,自覺性和持久性的培養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內化為孩子一種素質修養。
四,堅持體育鍛煉是最好的成長方式
身體健康永遠排第一,沒有健康,其他再優秀都是枉然。生命本身就在于運動,運動除了給人帶來生命的活力,還能夠給人以健康的體魄。
多運動,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是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方式。根據孩子的興趣,培養他喜歡并堅持一個體育項目,讓孩子養成健康身體的習慣,進而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為孩子實現幸福而美麗的人生打下一個堅實基礎。
五,做家務是孩子的必修課
從做家務開始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我們應按照年齡劃分培養孩子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
通過做家務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教會他們生活的技能。必要的生活技能是我們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我們長大后總要成家,做人妻子或丈夫繼而生兒育女擔任父母,我們必須掌握照顧家人的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這些技能還是我們自身安家立命的基礎。
現今生活條件富裕了,孩子也從以前的散養改為精心細養,專人伺候,全家人圍著團團轉。更舍不得讓孩子從事家務勞作,有些溺愛成癮怕孩子受累,讓孩子集中所有精力用于學習上,有些擔心孩子做不好,倒添麻煩。適當的家務劃分也是培養孩子做為家庭分子的一份責任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