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雪。
南方的小城依然是一派秋色,天高云淡,與雪無緣。想起我遙遠的北方,想起那一片片圣潔的雪花,思念便和心中的雪一起紛紛而至。朋友說,冬天是滋生想念的季節(jié),它那么接近回家的距離,卻又可望而不可及。
想起大學的時候,每到冬季,地瓜奶奶便會推著她的地瓜爐來南門口賣烤地瓜。她是一位多么慈祥可親的奶奶啊!每次下晚自習,經(jīng)過她的地瓜攤,都會親切對你說一句,“寶寶,下晚自習啦!天冷,多穿點。”聽起來很平常的一句寒暄,但對于離家千里的我來說,卻是一束來自家的溫暖,曾一度我真差點把她當成了我的奶奶。記得大三時候我做家教,每次回學校已經(jīng)到大一和大二同學下晚自習的時間。冬季的夜,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行駛在寒風的吹拂下,孤獨與冷如影相隨。到達學校南門口,經(jīng)過地瓜奶奶的地瓜攤時,奶奶總會迎上來,愛憐地說:“寶寶回來啦!在路上一定凍壞了吧!快到奶奶爐子這邊來,烤會兒再走。”好幾次忍不住落下感動的眼淚。一個毫無血緣關系的奶奶,只因從她那買過幾次地瓜,便贈與我這個陌生娃娃親人般的溫暖。原來人世間的善良真的可以溫暖一季孤寂的冰冷。
大學畢業(yè)后的第一個冬季,行走在又一個他鄉(xiāng)的大學校園,想念地瓜奶奶,想念她的溫暖,想念她甜甜的烤地瓜,想念她叫我寶寶的聲音……
二
收到小夏的來信,她慣用的豎行信紙,因練書法而日益俊秀的字體,洋洋灑灑十幾頁。一行行看下去如看著我們的青春,看著那些不為人知的疼痛。
去年的此刻,我們正匍匐在考研的路上。大戰(zhàn)在即,四個女孩備戰(zhàn)在一頁頁書卷中,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倦怠。那些盯著目標不肯睡去的寒夜,緊張著、焦慮著卻又堅持著、倔強著的雙眸,想起來既心疼又驕傲。
一個月前,阿玉從上海來看我,她還是一如既往的清瘦,我們抱在一起如抱著那段逝去歲月中的自己。怕早起晚睡的作息打擾到宿舍其他不考研的妹子,我們先斬后奏在學校外的家屬樓,租了學校老師的舊房子住。班主任知道后生氣的表情依舊那么可愛的浮現(xiàn)在眼前。四個女孩為著同一個夢想住在了一起。為了不把時間浪費在去學校食堂吃飯的路上,住在校外的我們,自己買齊了鍋碗瓢盆,開始了自己煮飯的日子。在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來之前,除了每個禮拜出去購買蔬菜水果和生活必需品之外,我們幾乎沒離開過那個屬于我們四個人的房子。累了就靠在一起彼此加油打氣,冷了就互相擁抱在一起,感受來自對方的溫暖。這輩子大概都不會忘記你們做給我的飯,例假時煮給我的姜糖水。
站在這個冬日的時空里,我們的努力,終于都有了收獲。雖然我們還沒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那個人,但至少我們成為了去年此時想成為的那個研究生。
提起筆,給小夏寫回信,寫青春,寫夢想,寫我們的過去。愿薄情的世界里,我們都能深情地活著。
三
有人說,“相似的靈魂,總會有不突兀的相遇。”因著對文字的喜愛,不知不覺便遇見了許多同樣喜愛文字的朋友。看著那一雙雙沉浸在閱讀和寫作中的眼睛,嘴角便會不自覺地劃出遇見同類人的喜悅。
李菁老師在她的新書《當茉遇見莉》的自序中說:“人生真的有吸引力法則的,你對某件事物愛的越深,它離你也會越近。當你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不管你的生活有多么忙碌,你都能夠為它空出許多時間。這源自內(nèi)心的一種能動力。”想起暑假從她的一篇文章中知道她,到給她的微信公眾號“吧啦原創(chuàng)文學”投稿,到成為她夢想攝影班的一名學員,再到上個禮拜去蘇州參加她的線下分享會——人生中真正的貴人是自己,見到她本人,現(xiàn)場聽她的成長,她的經(jīng)歷。我想這大概就是相似靈魂最不突兀的相遇,文字的吸引力最好的體現(xiàn)吧!雖然我還未在寫作這條路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但我在這條路上遇見了我最好的導師,我雖不能復制她的寫作之旅,但有她的啟發(fā),我便有了寫下去的決心和力量。
不同城市,相同的我們。愿在文字的世界中我們有更多不突兀的相遇。
四
小雪,無雪。
我在文字中想著雪,想著在路途中相遇的以及還未遇見的每一個你。
若你遇見了這篇文章,不妨點個贊或者留個言,或許喜歡文字的我們就這樣不突兀的相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