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次冠狀病毒,和我們的新年不期而遇,我們也因此獲得我們曾經所謂夢寐以求的假期,在有wIFI,手機,音樂,電影下,我們覺得這正是夢寐以求一切,但是不到十天,我們就開始變得閑不住,有的人開始焦慮,而有的人還沒有意識到嚴重性。
感染
病毒要進入細胞,細胞要有必須對應它的受體,比如艾滋病HIV的常見受體是CD4蛋白,通常在血液里免疫細胞的表面,所以HIV可以通過血液傳播,而不用擔心空氣傳播,
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和SARS受體一樣,都是血管緊張轉化酶2,這意味著病毒要感染人類,首先要接觸到帶有這種酶的細胞完成受體結合,而我們恰好就有不少這種細胞就暴露在空氣中,
黏膜,黏膜的意義就在于分泌黏液,保持濕潤我們的嘴唇? 眼皮? 口腔? 鼻腔里,并且都有大量的黏膜細胞,
當病毒某種方式接觸到你的口腔粘膜與受體結合,感染就開始了,
感染流程
首先冠狀病毒包膜會與細胞膜融合,釋放遺傳物質,釋放一段RNA單鏈,這種RNA可以直接作為信使RNA騙過細胞里的核糖體,合成RNA復制酶,RNA復制酶會根據病毒的RNA生成RNA負鏈,這條負鏈會繼續和復制酶生成更多的病毒RNA片段和RNA正鏈,這些不同的RNA正鏈又會和核糖體生成不同的病毒蛋白質結構,最后這些蛋白會和RNA組合生成新的冠狀病毒顆粒,并通過高爾基分泌至細胞外感染新的細胞,每個感染的新細胞都會形成千上萬個新病毒顆粒,蔓延至氣管? 支氣管? 最終到達肺泡,引發肺炎。
傳播方式
感染完成后,傳播也很容易,人體三對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會混合著來自咽喉等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讓包裹著病毒的唾液隨著人的噴嚏 咳嗽傳播到空氣中,接觸其他人的黏膜,
人的噴嚏會噴出一萬個以上的飛沫,最遠傳到8米以外,
咳嗽,1000~2000粒飛沫最遠6米,
最后即使是平靜的說話,每分鐘也會產生大致500粒飛沫,
100μm以上的,大的飛沫粒,因為足夠重會在十秒鐘落在地面,而其他更小的會成為霧云,他們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變小,成為干燥的飛沫核,上皮細胞蛋白質會包裹著冠狀病毒,在空氣中飄蕩,接觸其他人的黏膜,
調查顯示,黏膜感染,空氣傳播,這就是病毒容易傳播的原因。
口罩
從2020年1月20日開始,口罩就成了稀缺資源,口罩是一個阻隔傳播的方法,口罩的多層結構可以有效阻隔大顆粒飛沫,而那些納米級的微粒又會因為靜電效應被吸附在內部纖維上,所以如果我們把顆粒的直徑作為橫坐標,過濾效率作為縱坐標,這些口罩的過濾效果,其實是呈U型曲線,最難過濾的是直徑0.3微米左右的顆粒,這也就是為什么大多數會把0.3微米作為氯化鈉過濾能力作為標準作為測試指標,能在過濾95%以上的就是N95,N95是一個國家的過濾標準,各國也有各國不同的標準,但是即便是最爛的紗布口罩,對于10μm以上,就是我們頭發直徑的10/1左右顆粒,也能做到接近80%的防護率,
那飛沫核的尺寸有多大呢?根據一篇07年的論文,咳嗽所產生的尺寸82%都集中在0.74~2.12μm,所以絕大多數飛沫用普通的醫用口罩就已經足夠了,而在2800名醫務人員流感醫護人員參與的一項隨機試驗中,佩戴N95口罩與普通醫用口罩的流感高感染率甚至沒有明顯差別,所以也就不用太過于在意那些口罩的類型,品牌各國際標準了,相比有沒有戴N95更重要的是,你戴口罩了嗎?洗手了嗎?
洗手是因為你的手上可能帶有活著的冠狀病毒,以SARS病毒為例,在《SARS病毒在環境物品中生存和抵抗研究》這篇來自軍事醫學科學研究院的論文中提到,它們在玻璃? 塑料? 金屬上都可以存活到至少2天,它們會隨著飛沫留在各種地方,而你的手就可能摸到,然后你揉眼睛,挖鼻屎的時候,病毒就會接觸到黏膜細胞,完成感染,所以,注意洗手,戴口罩,加強自身免疫力,
傳播? 致死率? 勇氣
在最近有查到的1月11日到1月31日,曲線圖中發現,如果我們用總死亡數除以總確診數,我們會得到2%的患病死亡率,但是這樣計算是并不準確的,根據前245名患者的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病毒的平均平均潛伏期是5.2天,從發病到就診是4.6天,從就診到入院是4.5天,而入院到ICU是3.5天,假設從ICU到死亡是3天,整個過程是21天左右,而如果就診3天后就能確診,那從確診到死亡大概是8天,所以1月31日死亡的患者大概是1月23日確診。
如果我們用湖北省1月29日到1月31日這三天死亡的124人除以1月21日
至1月23日的279人,患病死亡率達44.4%,但是因為湖北省的醫療資源緊張,確診困難,很多老年病患發展到重癥才確診,患病死亡率偏高,
相比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區數據,更能反應真實情況,1月29日至1月31日,中國其他死亡患者共3人,除以1月21日至1月23日確診的260人,患病死亡率到1.1%左右,確實不高,
如果按照這個患病死亡率,反推1月21日至1月23日湖北感染者,那應該不是279人,而是10700人,當然這也是非常粗糙的計算過程,樣本量小,未必準確,但隨著未來數據的完善,患病死亡率的數據會越來越清晰。
疫情爆發后,多家機構也陸續發布了對于新型冠狀病毒R0(基本傳染數,意味不做干預情況下單個傳染者傳播疾病平均人數)值預估,大多數在2-3之間,新型病毒R0在2-3,意味著每個病毒攜帶者可以將病毒傳染給平均2-3個人,這也是肺炎初期可以爆發的原因,但是隨著外界的干預,這個平均傳染數開始降低,比如03年SARS? R0值為2.9,然后在2.0-2.9之間來回波動,之后降至0.4,直至消失,對于冠狀病毒肺炎,這條曲線也會差不多。
這場瘟疫讓我們精神緊張,但實際上倒霉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過去幾年,中國平均8.8萬人死于流感引發的呼吸道疾病,6.3萬人死于交通事故,3.8萬人死于安全事故,只要我們邁出腳步,去工地,去寫字樓,流水線,風險就已經存在,我們當然要把倒霉的概率盡可能降低,但我們之所以贊頌勇氣,是因為我們人類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這場肺炎的主角,這個直徑在0.1μm左右的畸形圓球,可怕嗎?我們已經知道了它的RNA序列,知道了它的感染機制,傳播機制,臨床表現和致死概率,其實也沒那么嚇人,如果我們被這個嚇到,嚇到鎖死來自武漢的鄰居,嚇到攻擊陌生的求助者,嚇得要以謠言的名義讓大家不敢說話,那才是真的嚇人,人類的贊歌就是勇氣的贊歌,贊美所有還在認真工作的人們,希望我們都在2020年都能有更多的勇氣,祖國早日結束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