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一組數據,反映出當前信息安全現狀不容樂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國內手機網民規模達6.2億,其中95.9%以上遭遇過手機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達8.9%。
具體來看,騷擾類安全事件高居榜首,其他廣告電話、廣告違法短信用戶覆蓋率同樣高達75%。受手機病毒、惡意軟件竊取信息影響的群體也在不斷增長,但手機用戶通常難以察覺。
每周人均接受騷擾電話21.3個
事實上,整個網絡的信息安全都不盡人意。2016上半年,我國網民每周平均接受垃圾郵件18.9封、垃圾短信20.6條、騷擾電話21.3個。
直接經濟損失近千億元
網絡攻擊愈演愈烈,結果直接導致巨額的經濟損失。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間,因信息安全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對個人、企業、國家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信息安全 = 生命安全
不僅僅是經濟損失,信息安全事故的爆發,甚至有可能波及到生命安全。8月份,一名準女大學生就因電信詐騙喪失了性命。
信息安全會造成如此悲劇,很大原因是個人、企業及機構的漠視。在上述調查數據中,就有44.7%用戶會在不確認公共無線網絡是否安全下直接連接,還有58.9%用戶沒有聽說過偽基站。
企業及機構不重視信息安全,一方面是認為網絡安全服務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另一方面意識不到自身面臨的潛在風險。因此,在信息安全方面,往往敷衍了事,只有遭到安全攻擊后才來亡羊補牢。
在我國,信息安全市場份額缺口大約5000億元左右
我國在信息安全產業上的投入同樣不足。在發達國家IT產業中,信息安全產業占比高達10%,而我國占比只有2%,差距十分明顯。
這也導致我國信息安全產業規模過小,與其他IT細分產業相比,規模明顯不如。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信息安全產業規模僅為740億元。
隨著網絡攻擊愈演愈烈,我國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將持續加大。近年來,就相繼出臺了多個政策鼓勵信息產業壯大,并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國家標準,引導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由北京鼎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學共同組建的移動安全研究基地:必安全實驗室 也應運而生。
與此同時在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下,個人、企業、政府對信息安全的需求與日俱增,給信息安全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未來發展前景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