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生長著平凡又高貴的靈魂。在每個宏大敘事的注腳里,都是鮮活又獨特的個體。他們無所不在卻又默默無聞,他們平凡弱小卻也堅韌頑強。河野史代的漫畫《在這世界的角落》就是一部描寫平凡但有榮譽感的小人物的作品。
河野史代和《在世界的角落》
河野史代,日本漫畫家,1968年生于廣島。她的漫畫作品充滿了人文關懷,曾多次獲得文化廳漫畫大獎和手冢治蟲文化獎。2006—08年在《漫畫ACTION 》上連載漫畫《在這世界的角落》,48回完結。曾先后三次被影視化:2011年北川景子主演的130分鐘電視電影版本;2016年片淵須直導演的129分鐘動畫電影版本;2018年松本穗香主演的9集晨間劇版本;還有2019年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159分鐘加長版。漫畫單行本2014年由漫游者文化引進發行繁體字版本,譯名《謝謝你,在世界的一隅找到我》。內地壹隅文化也曾計劃眾籌出版簡體字版,我曾參與,可惜最終因不可抗力出版擱淺中。
《在這世界的角落》充分體現了河野史代的作品特色。畫風樸素,不用網點,一筆一劃用線條構建起整個故事,內容描寫平凡但充滿榮譽感的小人物的故事,以日常生活入題,瑣碎詳實,細節之下的主題是生存。可惜這部作品總是被不同的人解讀為表象的“反戰”或“反戰敗”,并因此充滿了爭議。要讀懂一部作品,不要匆匆讀完就發表觀點,更不應人云亦云,而是要反復地細細的去讀這部漫畫。接下來簡單的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漫畫,有少量劇透,順便對比一下各影視版本。(這是一部不怕劇透的作品)
浦野玲的圖畫日記
漫畫正篇45回,序章3回,分別是《冬日回憶》《大潮之時》《波濤間的白兔》。正篇標題按年月命名,如同在看浦野玲圖畫日記。序章講述浦野玲小時候的故事,看似獨立于正篇之外,其實與主線緊密相關。開篇《冬日回憶》就點明了這是浦野玲視角講述的孩時記憶。小玲幫哥哥去城里送海苔,路上被人販子綁架,人販子居然是一頭大黑熊,一同被綁架的還有小男孩北條周作,最后小玲用海苔敷在望遠鏡上,野獸以為黑夜降臨睡著,兩個小孩得以逃脫,完全是魔幻現實的風格。因為這是來自小玲單方面的口述,真實情景到底如何?讀者可以自行想象。如果說完全是杜撰,北條周作不會十幾年后千里迢迢來求親,就如浦野玲所說:“我也覺得那天的事大概只是白日夢一場,不過少了一枚海苔,還讓爸爸隔天趕去賠禮道歉倒是千真萬確的哩。”
動畫電影處理如漫畫相同。電視劇版因經費問題沒有請到大狗熊出演,所以只能做了更為現實的演繹,扣分。? ? ? ? ? ? ?
第二回《大潮之時》寫兄妹三人到姥姥家的故事。初讀感覺劇情上也沒啥亮點,但是當你看到后面第41回《阿蘭的秘密》之后,急忙翻回看《大潮之時》,不禁心潮起伏,嘆作者心思之密,布局之妙。再讀時發現《大潮之時》的畫風明顯不同于前后兩章,線條很粗,如同蠟筆的筆觸,與41回相同,難道這是浦野玲用殘存的左手作畫紀念阿蘭的一章?
《波濤間的白兔》講阿玲和青梅竹馬水原哲的故事。在這一章里小玲幫助阿哲畫海時直接將分鏡變為浦野鈴的主觀視角,從空白一筆筆展開,最后阿哲也走入畫中,遠處海上一只只白兔在波濤間跳躍。
我們看到的仿佛就是浦野玲筆下的圖畫日記而不是河野史代創作的漫畫作品。
前三章看似漫不經心的回憶,既交代了浦野鈴一家情況,也展現了浦野鈴天真迷糊愛幻想愛畫畫的性格,最厲害的是第一章關聯愛人北條周作,第二章關聯朋友白木蘭,第三章關聯青梅竹馬水原哲,這三個阿鈴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戰時生活百科
戰爭是殘酷的,對侵略國也是如此,但是,他們還是能平靜的生活,拮據一些,總好過戰火區的人間煉獄。讓我感同身受日本人的苦難,抱歉,有點做不到。——這是讀這篇漫畫之前我的心理。
河野史代既沒有賣慘,也沒有任何政治覺悟,她只是如實的記錄著一群人如何在那個時代生活。
阿鈴的哥哥出征之后杳無音信,直到一家人去領哥哥的骨灰。眾人在傷感的氛圍中悼念親人,迷糊的阿鈴不小心打翻了骨灰盒,里面居然滾出來一塊石頭。妹妹阿澄驚訝的說:“這個------是鬼哥哥的--------腦漿嗎?”? 媽媽生氣地說:“真是的,至少也應該放一塊光滑漂亮的石頭啊,天這么冷,還害我們大老遠跑一趟,誰會相信我們家要一這么容易就死了?還要用難看的石頭來充數,當笑話講也不配啊。” 眾人附和“一點也沒錯”,破涕為笑,心情也沒有那么沉痛了。
其實多少人(鬼子)是尸骨無存啊!
同情侵略者及其家屬,無視他國平民的尸骨鮮血,真惡心。——豆瓣網友評論(不代表本人觀點)
戰時生活貧困,阿玲用古法做楠公飯(省炭火),漫畫里詳細介紹了做飯過程,滿滿的儀式感之后是大家的難以下咽,后來婆婆感慨說:“能把那樣的飯當成珍饈,楠木公(楠木正成)真是了不起的豪杰啊”。
日本投降后,米飯配給延期,阿玲和徑子去城里買生活物資。兩人買了一碗美軍的雜炊飯(美軍基地的殘羹剩飯),里面還夾雜著紙屑,強忍著惡心吃了一口之后,啊。太好吃了!調皮的作者立即畫了一幅騎馬的楠木正成。雜亂的線條勾勒的畫面里:風吹著樹葉,美軍的煙盒紙屑還有楠木正成公在天上飛揚,地上是一群戰爭過后正在為溫飽奔波的百姓,美國大兵給孩子們分著巧克力,徑子正夾起一個湯圓喂給阿玲,姑媳之間的隔閡消失不見,人間一派生機。
為美軍洗地,毫無喪國之恥,褻瀆武神楠木正成!——日本憤青如此評論(本人完全反對)
生活只是生活,為生存努力、為死者默哀。所謂ZZ覺悟,所謂ZZ立場,不過是滿腦子真理正義(dafen )的屎殼郎讀者按自己的口味強加的解讀。
不為反戰,不止反戰
整部漫畫最大爭議點在于浦野鈴在廣播中聽到天皇(神)宣布投降時,憤怒的反應:“不是說好要戰斗到最后一人嗎?這種結果,我無法接受!!!”一邊呼喚著晴美,一邊踉蹌著走到山坡上,到處是轟炸過后的殘垣斷壁和殘枝敗葉,失去了右手的殘臂,再也回不來的晴美,阿鈴感覺是非正義從這個國家飛走了!
這一段相當的政治不正確!“不是說好要戰斗到最后一人嗎?“這句指的是之前日本政府一直鼓吹的保衛本土的“一億玉碎計劃”,全民動員作戰,突然宣布投降,單純的阿鈴覺得無法接受。”怎么可以屈從于暴力!”是阿鈴的真實想法。戰時日本為國民灌輸了一整套正義的說辭,讓百姓傾其所有支持不義的戰爭,百姓抱持著東亞共榮解放全世界的信念節衣縮食,最終發現在失去了食物、健康、可愛的侄女和畫畫的右手之后一切成為了幻影,內心何其不甘?細思又何其殘酷!
此處如果改為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突然迸發出反戰反封建思想蛻變成反天皇反政治壓迫的無產階級戰士,反而令人覺得扯淡!
你跟一個亂世起義頭領說反帝反封建天下大同思想,他準會一臉懵逼的說:俺只是想活下去!搶錢搶糧搶娘們而已。
作品要忠實的記錄那個時代的樣子,善良的人民未必所思所作就正確,善良未必就不會做惡人的幫兇,但是如果那些操縱輿論民情的政治家有浦野鈴一半善良就不會有這些悲劇!所以我對浦野鈴只有憐憫沒有責備。
群里一書友推薦一個朋友看這個溫馨的漫畫,結果她朋友看完說這分明是包了玻璃渣子的糖果。也對,也不對。
在阿鈴痛哭流涕之時,畫面上伸出一只無形的手輕撫在阿鈴的頭上,阿鈴抬起頭看到地上殘存的一棵瓜苗正伸展著自己的枝蔓,綻放著花蕾,不卑不亢地活著。
然后颶風來了,婆婆病了,阿鈴用一只手臂攀著梯子想去補被風吹掉的屋頂,正好趕回家的周作從后面抱下她,責怪她太過冒險,自己冒著風雨爬上屋頂。------------門開了,一個渾身泥濘的女青年送來了一封被雨水打濕的明信片,戰后混亂無序,無數人在等待著親人的消息,年輕的郵差連口熱水都來不及喝就匆匆趕去另一家-------------門開了,公公終于也趕回來了,還帶了一把新的鋤頭,生氣地說:“我們全被解雇了!也沒給退休金,只叫我們做好這個(鋤頭)后,回家吃自己!”有人忙著去接屋頂漏的水,有人去拿來毛巾,周作一邊擦著臉上的雨水一邊笑著說:“爸,你這可是侵占公物啊。”全家人哄堂大笑。“神風啊,你咋才來啊,仗都打完一個月了。你還來逞什么威風啊?”一家人在颶風中打趣著颶風,河野史代此時的線條仿佛帶著靈魂,四周的背景凌亂潦草,而中間小小的一家人卻是那么神采飛揚。
無論如何都要堅強的活下去,都要有愛的活下去!政治的風向怎么吹,我們不知道,也免不了隨風飄搖,就這樣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關愛自己身邊的人,不強加自己的意志于外人,始終秉持著自己的信念和善良,還有那一點做人的驕傲活下去!
這部作品不為反戰,不止反戰,但是卻有反戰的意思在其中(戰爭破壞了生活中的美好)。
動畫版的缺憾
動畫電影上映后好評不斷,入圍2018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入圍《旬報》十佳,成為繼1988年《龍貓》之后,第二部榮獲日本旬報十佳電影之首的動畫電影……
日本小說家小森健太郎甚至說:《你的名字》是年度最佳,《在這世界的角落》是本世紀最佳。
但是我看了之后卻如鯁在喉,直到看了漫畫版才釋然。
難以下咽的動畫情節如下:水原哲來看浦野玲(應該是北條鈴),青梅竹馬,再見不知何時,下次可能就是天人永隔,這些都不應該是北條周作主動讓妻子去陪水原哲的原因!北條周作不可原諒!還好浦野鈴是真心愛著北條周作。原作漫畫中的感情線非常細膩也水到渠成,動畫版因為時長刪去了白木蘭這一條線導致感情線合理性的缺失,看了漫畫才會懂北條周作為何如此,北條真是個溫柔的人啊。我看到很多豆瓣大神(bi)洋洋灑灑長篇大論,我就覺得很惋惜,他們連原作漫畫都沒有看過。
順便說說各個版本優劣:
NO.1 原作漫畫至高,無可撼動。
NO.2 即將上映的動畫電影加長版(加上了白木蘭劇情線)可以期待。
NO.3 18年晨間劇版本也不可錯過,加了很多溫馨的細節,添了一些生動的配角,使得戰時百姓群像更為豐滿。有一個細節可以證明這一版的用心:核爆后的廣島,失去了父母的小女孩在車站遇到北條夫婦,從地上撿起飯團還給阿鈴,阿鈴貼心的把那個飯團收回(原作是直接把那個飯團給了小姑娘),換了一個干凈的飯團給小姑娘,真是太有愛了!缺點就是一些魔幻現實的劇情失去了魔幻的色彩,主演的顏值整體偏低。女主倒是越看越順眼。
NO.4? 11年電視劇版演員顏值高,可惜就這一個優點,劇情改編得稀碎,不推薦。
《在這世界的角落》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作品細膩真實,很多細節里的美好我這個糙漢子都還沒品味到,作品蘊含的人文關懷也非我這個愛喊口號易激動的俗人能理解,作品的文學性和蘇微希女士的書評都讓我自慚筆拙,所以一直都沒有動筆,交稿日期臨近,我曾想寫另外一篇充數,寫了幾百個字完全沒有了興致,于是又回過頭來鼓起勇氣寫這一篇。
關于那些爭議和互相隔膜的靈魂,我想說:我深知自己民族的苦難而為之心痛,還有這苦難的原由并為之忿恨,但我看到那個侵略國民族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被奪去生命還是會流下眼淚,也會對那群善良人民受到的傷害感同身受,這不是軟弱,這是人性。
漫畫結尾,“我那細碎微小的愛,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里無所不在”。周作背著節子,阿鈴陪在身邊,一起回到吳市, “你看,右邊的叫做休山,左邊的叫缽卷山,山的那一頭就是廣島,中間那一座叫灰峰,我們的家就在這座山的山腰上——”這時畫面上出現了一點色彩,整個夜空和山峰幽藍靜謐,星光和熏暖昏黃的路燈點綴其中、山腳下住戶的燈次第點亮,街上的車輛、行人越來越多,三個人就這么慢慢走著,向著家的方向-------
2019.10.17